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道小题,约12270字。

  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2018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题 。
  供祀是书院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藏书、讲学一起并称为书院的三大事业; 书院作为与官学并行的教育组织,其供祀活动及其社会意义主要存在于文化层面。
  在儒家传统教育中,知识教育与道德教育被认为同等重要,因而对书院教育而言,教学空间和供祀空间是必不可少的两大组成部分。供祀作为一种具体规范的展礼、学礼活动,历来受到古代教育者的高度重视。由于儒家思想的精微体现在对孔子学说的承传上,在书院兴建孔庙并定期举行供祀仪式,彰显了孔子至高无上的学术地位和道德境界。这种严谨而规范的供祀形式作为书院的文化“规则”,一直受到书院管理者甚至统治者的高度重视。
  书院的文化发展要依靠学术传播,即依靠对本学派学术旨趣的承传,除了对本学派的“文本”进行阅读和阐释外,还要从精神上进行承传。对本学派和本书院历史上具有影响的先贤进行供祀,表明了书院作为一个学术组织拥有的行为规范和精神特色。南宋以来的书院无不将供祀本学派先贤作为标榜自身“正道脉而定所宗”的学术追求,如白鹿洞书院的“宗儒祠”供祀周敦颐、朱熹等人,就体现了其学术旨趣。
  书院供祀并非单纯学术上的追求,在漫长的制度化发展过程中,书院已经从一种单纯的教育组织发展为集教学、藏书、祭祀、出版、经营管理等功能为一体的社会组织。官方的扶持、地方贤达的资助、民众的认同和参与,是书院巩固地位、扩大影响的重要条件,对社会上那些关心书院发展并作出重要贡献的名宦和贤达,书院供祀空间也为他们留有位置。如岳麓书院在明嘉靖五年(1526 年) 设立了“六君子堂”。这是岳麓书院专祀建院功臣的开始,显示了书院对他们功德的追怀和弘扬,也显示了书院在文化层面上与时俱进的一种追求。
  清代书院将“立德、立功、立言”作为选取供祀对象的标准。那些与书院发展没有直接关系,但与本地社会发展相关且有过较大影响的有功人士,也会得到书院的紧敬和供祀。这种供祀对象多元化的模式,与宋代及以前书院供祀对象的单一化相比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如康熙年间河南大梁书院供奉各类社会贤明人士达150 人之多,其承载的文化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一种规范的展礼作用”。
  (删改自蒋建国《仪式崇拜与文化传播》)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兴建孔庙并定期举行供祀仪式,这是书院供祀活动的社会意义在文化层面的体现。
  B.书院供祀的先贤对本学派和书院历史的影响,决定了书院的行为规范和精神特色。
  C.书院成为一种社会组织,是因为书院学术追求不再单纯而使书院的功能无法单纯。
  D.供祀对象多元化模式具有的承载文化意义的作用,超越了“一种规范的展礼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列举了书院的三大事业,但论述中只就“供祀”的相关意义作了横向分析。
  B.文章第二段从书院教育的两大组成部分谈起,论述了供祀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性。
  C.文章从四个方面对书院供祀及其社会意义作了论述,并为每方面论述提供了例证。
  D.文章提出观点后,分析了书院供祀对象的变化情况,论证了供祀活动模式的沿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如果供祀不是具体规范的展礼、学礼活动,书院管理者可能就不会对它高度重视。
  B.学术传播指承传本学派的学术旨趣,可见对本学派“文本”作阅读和阐释最重要。
  C.书院成为一种社会组织的结果启示我们,发展既要自身进步又要适当与外力结合。
  D.清代供祀对象的多元化表明,书院供祀对象的单一化所承载的文化意义相对较少。
  (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鱼儿冰心
  十二年前的一个黄昏,我坐在海边的一块礁石上,手里拿着一根什军儿,绕着丝儿,挂着饵儿,直垂到水里去。微微的浪花,漾着钓丝。
  礁石上例也手稳,那边地台国墙的影儿,正压着我们。过了半天,这丝儿只是静材的垂着。我觉得有些不耐场,便嗅道,“到底这鱼儿要吃什么? 怎么这半天还不肯来!”奶娘笑道,“它在海里什么都吃,等着罢,一会儿它就来了”
  我实在有些体了,使将半子通给切娘。两手又看,抱着路,一层一层的温儿。慢保直到了水的尽头,掀起天的边角来看一看,那的卷了来一我想我要是能随着这浪儿,要把海水满了过去,把月亮灌湿了。不要紧的! 天下多么好呵! 不过掀起天来的时候,还有比海水还洁净的么? 它是澈底清明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