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高中默写练习
高中默写练习一.doc
高中默写练习二.doc
高中默写练习三.doc
高中默写练习四.doc

  高中14篇必考课文理解默写(情景默写)
  (一)
  1.《诗经•氓》中,“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这两句用比兴的手法,奉劝年轻女子,不要迷恋爱情。
  2.杜甫的《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两句通过空间的广度和时间的长度写出了作者晚年漂泊他乡、疾病缠身的凄苦生活。
  3.李商隐的《锦瑟》中,直抒胸臆同时又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婉不已的句子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4.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两句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5.在韩愈的心目中,老师的职能应该是如《师说》中所说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6.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7.杜牧《阿房宫赋》一文告诫人们如果不吸取历史教训就会重蹈覆辙的句子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8. 庄子的《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9.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借古伤怀,抒发理想幻灭、人生失意的两句是“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0.李白的《蜀道难》中,“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两句借用两种动物,分别用夸张和比拟的手法写蜀道的山势
  ……
  高中14篇必考课文理解默写
  (二)
  1.《诗经•氓》中,女主人公回忆自己年少时与男子恋爱的美好时光,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句子是:“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2.韩愈的《师说》中,作者用一个对偶句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有些“士大夫之族”不愿意相互学习的借口是:“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3.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孙权的典故抒发了镇江这个军事据点江山依旧但却英雄不再的感慨的句子“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4.杜甫的《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伤感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6.李白的《蜀道难》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这两句写出了蜀国长时间与外界隔绝,交通极为不便的状况。
  7.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这两句用设问的形式,通过自问自答,写出了诗人被贬所在地的偏僻与荒凉。
  8.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将自然景观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的两句是:“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9.李煜的《虞美人》中,运用想象手法,抒发物是人非的感慨的名句是:“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10.屈原的《离骚》中,用香草作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
  ……
  高中14篇必考课文理解默写
  (三)
  1. 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2. 庄子在《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3.杜牧的《阿房宫》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4. 苏轼在《赤壁赋》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5. 《诗经•卫风•氓》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6. 屈原的《离骚》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两句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7. 苏轼在《赤壁赋》中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8. 李白的《蜀道难》中“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这两句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
  9. 杜甫在《登高》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0. 白居易《琵琶行》中“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11. 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摹写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的句子是“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12. 李商隐《锦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这两句表现的是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
  13. 白居易《琵琶行》中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
  ……
  高中14篇必考课文理解默写
  (四)
  1.面对污浊的、看不到希望的环境,屈原在《离骚》中爆发出痛苦而无奈的慨叹:“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演奏暂歇后,“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两句表明乐音又变得激越、雄壮。
  3.杜甫《登高》从空间和时间上表现自己客居他乡,多病孤独的诗句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4.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因羞怯而犹豫不决的诗句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5.在《氓》中,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6.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并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慨叹的句子是:“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7.苏轼在《赤壁赋》中用“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从侧面写出洞箫声的魅力和吹奏效果。
  8.屈原在《离骚》中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是:“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9.李白在《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方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10.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名句。而《劝学》中则用“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11.庄子《逍遥游》中认为“若夫乘天地之正,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