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520字。
《永遇乐·落日熔金》教学设计
1.1.教学要求
(1)结合词人的生平变化理解这首词的情感内含
(2)熟读此词,体会李清照词作的语言风格特征
(3)了解李清照的词学观
1.2.学习要点
1.2.1.题解关鍵词:
易安居士;易安体;善用白描;工于造语;作品有前后期之不同;《漱玉词》;《词论》
1.2.2.内容提示:
《永遇乐》,是李清照晚年作品,盖作于南宋都城临安(浙江杭州),是其代表词作之一。这是一首慢词,通过北宋汴京和南宋临安两个都城元宵节有关情景的描写和对比,反映出作者忧患余生的孤寂心情,于抚今追昔中流露出对故国的眷念难忘。
上阕写今年元宵节的情景。起笔二句描绘元宵节暮景之绚丽,对仗工整,词采鲜丽。紧接以“人在何处”的叹息,隐含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的心理活动,也表明人物的孤独寂寞。以下三句又转写新春景色,烘托佳节气氛。“岂无风雨”的无端忧虑体现出饱经沧桑者特有的敏感和忧虑的心态,反映了词人多年来颠沛流离的遭际和深重的国难家愁所形成的特殊心境。“来相招”三句仍写节日活动之盛,辞谢邀约使得气氛陡转,见出心绪愈发孤寂漠然。孤独寂寞中最易追忆往事,故下阕起首一气六句,集中描绘当年繁盛时元宵佳节的热闹兴会,语调轻松欢快。以下又从忆昔转为伤今,昔日的闺门少女历尽国破家散、夫亡亲逝之痛,如今已是憔悴老妇,颜色既衰,心境更老。末尾以怕对元宵美景又眷恋往昔盛况的矛盾心理作结,蕴涵着无限的凄楚悲凉。一面“帘儿”分隔今与昔、乐与悲两个世界,令人唏嘘不已。
全篇以元宵为主线展开铺叙,穿插今昔对比,用乐章写哀,以他人反衬,寻常平易之语与精丽锤练之语交错融合,感染力极强。
2.1.李清照小传
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
家世背景的造就 李清照的诗文赋,多引经据典,非常博学。可见她受过良好的正统教育,研习过经史百家。这与她生长在贵族书香世家,父母两系都有文学的素养有关。父亲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京东路提点刑狱。父亲与祖父俱出于韩琦门下, 韩琦在当时名重一时,与范仲淹同是以文人领兵的朝廷重臣,共称‘韩范’。当时能出身韩琦门下,是一件荣誉的事。因此,李清照在上工部尚书胡公诗中云:‘嫠家父祖生齐鲁,位下名高谁比数。当年稷下纵谈时,犹记人挥汗如雨。’(《上枢密韩肖胄诗》);又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学识渊博,尤用意于经学,在齐、鲁一带颇负盛名。后因列于元祐党籍而被罢官。平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