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题,约14690字。
河北冀州市中学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注意:1-24题按题号涂卡,25-22题写在答题纸上。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一卷共56分
一、基础选择题(1-16题每小题2分,17-24题每小题3分,共56分)
1.下列词语中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撑(zhǎng)着 彷(páng)徨
凄(qī)清 巷(xiàng)道
B.彳亍(chì chù) 凄婉(wǎn)
颓圮(pǐ) 迷茫(méng)
C.河畔(pàn) 荡漾(yàng)
青荇(xìng) 长篙(gāo)
D.斑斓(lán) 沉淀(dìng)
似(sì)的 泥(n)古
2.下面四项中,诗歌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B.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C.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D.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3.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诗人,主要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
B.《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歌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诗人也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C.戴望舒早期的诗歌受西方印象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
D.后期诗歌主要表现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明朗、沉挚。
4.对《雨巷》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受中国古代诗词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的愁心。
B.《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C.诗中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
D.《雨巷》运用了复沓重唱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强化了音乐效果,替新诗的章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5.对《再别康桥》运用的表现手法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笼罩着一种宁静、安谧的氛围,水草、柔波、彩虹、星辉,恰当地衬托了诗人静默的心境。
B.诗人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康桥那特有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自己那追梦般的思念之情。
C.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融进了悄悄别离时那富有特色的形象和想像中,形成了一种轻柔、明丽而又俊逸的格调。
D.全诗四行一节,诗行排列错落有致;每句字数基本为六七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一韵,呈现出明显的旋律感。
基础提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北方,无雪不成冬。每当天降大雪时,乱云便早早落下帷幕,把天空酝酿成一片沧茫。不久,雪花翩跹而至。那一羽羽雪花,是从天籁之际而来的精灵,似凝脂的容颜, ,盈动着我的心弦。冬雪覆盖的小屋,伫立在原野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