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190个字。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学目示
1.理解课文的内容、结构、情感和主题。
2.学习理解精彩的景物描写,以及准确生动的动作描写。
3.探讨文中的疑难词语和问题,培养探究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描述百草园的部分,掌握写景抓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
难点是描写三味书屋的部分,对部分内容的理解以及对难解词语的理解。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掌握下列词语的词义
确凿:确实。
长吟:长声鸣叫。
缠络:缠绕。
陌生:生疏;不熟悉。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菜畦:菜地。
云霄:极高的天空。
倜傥:洒脱大方。
鉴赏: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等)。
觅食:寻找食物。
总而言之:综合上面所说的内容。答礼:还礼。
方正:行为、品性正直无邪。 渊博:(学识)精深广博。
毕竟:终归,到底。 同窗:同在一个窗下念书的人。
机关:周密而巧妙的计谋。文中是秘密的意思。
陆续:表示动作行为先先后后、断断续续。
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好像鼎里的水沸腾起来一样。
作品简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这
组散文是鲁迅在生活中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托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题目简介
百草园在浙江省绍兴城内新台门后,是台门内十多户人家共有的后园。1919年百草园和新台门屋子卖给了姓朱的人家,从此百草园面貌大变,井也被填掉了。只有“短短的泥墙根”还保持原样。
三味书屋,在浙江省绍兴城内新台门鲁迅故居东边不远,是清末秀才寿怀鉴(字镜吾)的寓所内第三间房,用为书塾。“三味书屋”原名“三余书屋”。“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意思是劝勉学者利用“三余”之时刻苦勤学。后来寿镜吾先生的祖父把“三余%改为“三味。
“三味”的意思是“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zhu.n),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鲁迅先生1$岁到三味书屋读书,中途曾有中断,首尾共6年。
二、课文导入
有一首歌中唱到:“小小少年,很少烦恼,随着年岁由小变大,他的烦恼增加了……这便是成长,有喜也有忧,有憧憬也有一丝丝担心。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邀请一些大作家为我们讲述成长的故事,今天走进我们课堂的是文学大师鲁迅,他带来的故事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