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700字。

  年级 高一 学科 语文 总课时
  课题 断章 第___1_____课时
  主备人 胡明强 审核人
  锁定目标 找准方向
  1、了解诗歌解读“诗无达诂”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
  2、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质疑的学习习惯,锻炼交流、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分析诗歌主旨,写鉴赏性小短文。
  自我构建 快乐无限
  一、新课导入
  我国古代诗论中有所谓“诗无达诂”论,(“达诂”的意思是确切的解释或理解)认为不同和读者对于同一作品往往有不同的理解。西方也有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个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因此在文学阅读过程中特别强调读者参与。这些说法都说明了在文艺鉴赏中存在着理解和审美的差异性,即不同的鉴赏者对同一作品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二、解读《断章》
  1、介绍作家作品:
  卞之琳(1910-2000),祖籍江苏溧水,生于江苏海门。诗人、学者。193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就学期间曾师从徐志摩,深受赏识,徐志摩不仅将卞之琳的诗歌在其编辑的《诗刊》上发表,还请沈从文先生写题记。因为这段经历,卞之琳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2、整体把握
  卞之琳是30年代现代诗派的重要诗人,《断章》写于1935年,是卞之琳的代表作。这首诗虽只短短4行,却试图用简明的意象阐释深刻的道理。诗人通过对“风景”的刹那间感悟,涉及了“相对性”的哲理命题。“你站在桥上看风景”,而相对于楼上的人来说,桥上的“你”就是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