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0640字,答案扫描。

  新乡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测试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中国基本是将财权集中于中央,但由于管理区域的扩大和公共事务的增多,到清朝时,地方政府在承担一定政治、经济、社会功能与责任的同时,自然而然被赋予一定的财政权力,甚至在晚清还出现了中央财权下移和地方分权的现象。
  清代初期,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分野,但有以“起运”“存留”为标志的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划分和调整。“起运”与“存留”实质上就是中央与地方对于所征收钱粮按一定比例进行再分配。
  清朝入主中原之后,事权的高度集中导致财权的高度集中。户部作为中央财政主管机构,制定财税征管政策,包括修订和编纂《赋役全书》以实现各省、州、县的赋役定额化;推行和利用诸如“易知由单”“实征红簿”“串票”“截票”等征税工具,以及滚单催征、顺庄编里等征收方法,确保赋役的足额征收。与此同时,通过起运、存留制度调剂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收支比例,通过解款和协款制度调剂不同省份、不同地方之间的收支余缺,从而控制地方财政。
  康熙朝以后还采取“悉数解司”与户部掌管“奏销”的举措,进一步强化中央对于地方财税的掌控。各地征收钱粮“悉数解司”等于取消了以州县为单位的财赋存留,州县正项经费开支必须随时向布政司及其所辖的户部寄存库领支。而清朝前期的奏销制度,除了由布政使司汇总所属府州县当年的赋税出入数额,核造上报计簿(“奏销册”)给户部审核外,还由督抚另外“复核”题奏,以达到相互监督的目的,以实现其集权的目的。
  从起运与存留的比例来看,清代中央有逐渐加强集权的趋势。清初,存留与起运各占一半,随着军费开支和中央财政的匮乏,中央政府开始对地方存留进行削减,地方存留所占比例逐渐下降。康熙中叶至嘉庆、道光年间,地方存留一般不超过25%,嘉庆末年甚至仅为17.4%。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比例变成了头重脚轻的局面,形成集权型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
  清代中央集权型财政关系至咸丰初年发生了转变。此时,为了镇压各地起义,清政府军费开支急剧膨胀,中央财政左支右绌。为了维持王朝统治,只得允许各省自行经营筹划,从而导致地方财权扩张。太平天国起义爆发,以湘军为代表的地方军事力量开始崛起,并且通过征收厘金和推行捐输等不同途径筹措军饷,而这些财政权力逐渐被地方督抚所掌控。由于地方权重,厘金逐渐成为地方财政收入,中央政府无法左右。此外,捐输事宜虽要经户部批准,但各地方设立名目繁多的劝捐机构,户部根本无法考核其收支情况。各省督抚以厘金、捐输等自筹经费,必然导致地方督抚财赋支配权日重,而“户部之权日轻”,户部的奏销制度名存实亡。                           (2017年08月07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清朝,地方政府所征收的钱粮并不都上交中央,而由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按照
  比例进行划分,但中央所占比重大于地方。
  B.清朝通过控制地方财政,来调剂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收支比例以及不同省份、不同地
  方之间的收支余缺,从而建立起运和存留制度。
  C.为了强化中央对于地方财税的掌控,康熙朝以后还采取了“悉数解司”和“奏销”
  的举措,可惜这些措施因各州县无财赋存留难以推行下去。
  D.清朝咸丰初年后,为镇压各地起义,清政府军费开支急剧膨胀,清政府被迫允许各
  省自行经营筹划,清朝地方财权于是开始扩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就提出了论点,指出清朝地方政府被赋予了一定的财政权力,甚至在晚清
  出现了中央财权下移和地方分权的现象。
  B.文章用当时作为中央财政主管机构的户部的各项举措及起运、存留制度的实施,论
  证了清朝入主中原后对财权进行高度集中的观点。
  C.在论证地方财权扩张而中央政府无法左右时,文章引用了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以
  湘军为代表的地方军事力量开始崛起的事例。
  D.文章按主次顺序,论证了清朝为强化中央集权所采取的各种财政措施,其中“悉数
  解司”与户部掌管的“奏销”制度成为论述的重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中国基本是将财权集中于中央,清朝时,管理区域的扩大和公共事务的增多,
  让中央应接不暇,就赋予一定的财政权力给地方政府。
  B.清代初期,虽然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并无严格意义上的分野,但他们的划分和调整
  却是客观存在的,这从“起运”“存留”制度可以看出。
  C.奏销制度实施时,只要布政使司汇总所属府州县当年的赋税出人数额,再核造上报
  计簿给户部审核,地方就可到户部寄存库领支经费。
  D.太平天国起义后,户部的财权日轻,户部的奏销制度名存实亡,这与各地方设立名
  目繁多的劝捐机构,户部根本无法考核其收支情况有关。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花草院落
  郑飞雪
  ①一年前去过那家小院,小院里花草的气息从不同的季节飘散出来。
  ②去往乡村的路途其实有些远,也坎坷,先穿越邻县的高速路,再盘旋到寿宁县高海拔的山路,一路翠竹林立,云雾缥缈,很快就忘却了身后的红尘。
  ③车子到达乡村后,双脚像兔子着落到青草地,我感觉又回到了出发地——家乡。朴实的村民从村街店铺里探出头,用与我家乡相仿的方言向朋友问候着,有一两句拗耳,只稍慢下语速重复着,也能捕捉出话里的大致意思。错把他乡当故乡,便是此情此景的感觉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