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小题,约6320字。
上海市普陀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说明:1.本卷共25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共30分)
(一)默写(10分)
1.乌纱掷去不为官, 。 (《予告归里》)
2. ,添得黄鹂四五声。(《三衢道中》)
3.无意苦争春, 。(《卜算子 咏梅》)
4. ,匹马戍梁州。 (《诉衷情》)
5.了却君王天下事, 。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6—7题(4分)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到天凉好个秋。
6.“层楼”的意思是 (2分)
7.下列对这首词中相关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少年“爱上层楼”是为赋新词,寻觅愁绪。
B.“识尽”概括了词作者半生的艰辛历程。
C.“欲说还休”含蓄地表达了心中深沉厚重的愁苦。
D.此词上、下阙里的“愁”,含义相同。
(三)阅读下文,完成7-9题 (6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本文选自《 》,它与《 》、《大学》、《中庸》并称为“四书”。(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一、二段列举历史上明君贤臣的事例,论证了人才在忧患中造就的道理。
B.第一、二段使用排比,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使文章具有无可辩驳的强大力量。
C.第三段通过举例论证,从个人和国家两方面入手,论证经受磨难的必要。
D.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作者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