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记念刘和珍君》
必修5第三专题《记念刘和珍君》启发式学案修改(学生版).doc
必修5第三专题《记念刘和珍君》启发式学案(教师版新).doc
必修5第三专题《记念刘和珍君》说明性教案.doc

  《记念刘和珍君》启发式学案
  备课:胡秀霞   审核:时珠峰
  学习目标:
  1.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与创作概况;
  2.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与文章主旨;
  3.学习文中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
  4.揣摩文章朴实、深沉、含蓄的语言风格,准确理解重要词句;
  5.学习先驱们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
  1.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与文章主旨;
  2.学习文中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3.揣摩文章朴实、深沉、含蓄的语言风格,准确理解重要词句。
  学习时间:三课时
  预习课
  一、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介绍。
  (一)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少年时代在家塾学习诗书经传,1898年就读于南京江南水师学堂, 1902年到日本留学,1906年弃医学文,希望以文艺改造国民精神。1918年5月开始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发表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授课。1936年因积劳患肺病在上海逝世,终年55岁。
  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而已集》《三闲集》《华盖集》《且介亭杂文》《坟》《南腔北调集》等。
  鲁迅,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毛泽东说鲁迅是 “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是“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二)人物轶事
  “三到”书签与辣椒驱寒
  鲁迅少年时在私塾读书。那时先生教书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不讲解大意。鲁迅对于这种读书法深恶痛绝,他认为读书不应只是口到——读和背,还需眼到——看清字的笔画,掌握字的写法,更为重要的是要心到——专心致志,力求其意。因此,他亲手制作了一张别致的书签,上面写着“心到,口到,眼到,读书三到”十个清秀工整的毛笔字,夹在书中,当作自己读书时遵循的原则,并且身体力行。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
  ……
  《记念刘和珍君》第一课时说明性教案
  课题:《记念刘和珍君》  主备:胡秀霞  审核:时珠峰 时间:2016年10月21 日
  序号 内容要点 规范性
  规律性 策略点拨 学习活动方式
  及要求 活动
  时间 反馈及评价
  方式 备注
  1 课堂五分钟演讲。 5 师生点评,酌情加分。
  2 作者、写作背景、相关文学常识简介。 预习学案,了解作者鲁迅及其成就、本文的时代背景 3 教师提问,酌情加分。
  3 1.正字音;明词义
  2.初读文本,梳理文章结构并理解层意。 1.熟读全文,正字音、明词义
  2.划分文章层次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抓住文体特征进行划分
  (2)抓住文中的关键句子和关键词语划分
  (3)通过段落间的组合关系划分
  1.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全文分为七个部分,首先抓住每一部分的关键语句来概括主要内容
  3.通过段落间的组合关系分析
  文章是由段落组合的,其内容是根据各语段的大意来综合的,各个语段、各个层次之间,不论怎样排列,但它们所要表达的内容都是要围绕中心的。阅读时,把握住这种关系,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本文题为“记念刘和珍君”,可引导学生在概括部分内容的基础之上,找出相关性,分析得出“记念”的原因与目的、“记念”的内容、“记念”的意义这三层。 1.结合课下注释,利用工具书理解重点字词含义。
  2.完成学案练习。
  3.小组交流,完善答案。
  4.回归文本,质疑解答。
  15 1.投影展示练习答案。
  2.学生质疑,师生解答。
  3.教师点评,小组加分。
  4.当堂提问,强化识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