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5010字。

  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2017年秋期中联考
  高一语文
  命题人:易万先    审题人:马圣芬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的户口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诸国征战,人口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之一,赋税、夫役、兵丁皆出于人口。秦国在商鞅的主持下,率先建立了严密的户口登记制度,“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禁止民众自由迁徒,“废逆旅”“使民无得擅徙”,人民不得已外出住店,必须持有官方开具的介绍信,否则,客人和店家一起治罪。秦国由此获得了强大的财税汲取能力和全民动员能力,在争霸中胜出。秦末,刘邦的军队攻进咸阳,诸将忙着抢金银财宝,萧何则抢先收缴了秦王朝的户籍档案。“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也,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汉代继承了秦朝的全民户口登记制度,将全国的地主、自耕农、雇民、佣工、商人,全部编入国家的户籍,叫做“编户齐民”。国家要求各县在每年的仲秋,都要进行“案比”,更造户籍。户籍的登记信息包括户主姓名、性别、年龄、身份、籍贯,家庭成员的数量、性别及与户主的关系,财产(包括奴婢数目)等等,然后县衙将各户户籍造册上报郡国,郡国汇总又上报朝廷,朝廷则设立“计相”与“户曹”,管辖全国户籍。
  从法律意义上说,所谓“编户齐民”,是指所有编入户籍的大汉居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代实行编户齐民制度,户籍管理更加详细、规范和全面;在逐级加强户籍管理的基础上,国家还设立了专门管理户籍的官员。
  B.秦国禁止百姓自由流动和迁徙,人民不得已外出都要带着官方开具的介绍信,否则,双方都要被治罪。
  C.实行户口登记制度以后,秦国获得了人口资源的优势,兵源充足,财力丰厚,最终赢得了诸侯争霸的胜利。
  D.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最先建立了严格周密的户籍登记制度,要求出生的人及时注册,死亡的人及时销户,各县在每年的仲秋,都要更造户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虽然周朝设有“司民”之官,“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但这里“书于版”的人口,是各级贵族的“私民”,而不是国家的公民。
  B.在两周封建制下,国家的人口和土地被天子、诸侯和大夫层层分封,国家在客观上不具备实行全民户籍登记制度的可能性。
  C.实行郡县制后,先秦及以前的贵族阶层消失,塔状社会瓦解,社会结构变得单一,呈现出扁平化特点。
  D.汉代向公民征收的赋税有财产税和人头税,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向15岁至56岁的男子征收的“算赋”和按每户征收的“户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刘邦的大军攻进咸阳时,萧何抢先收缴了秦国的户籍档案资料,这体现了他过人的政治远见。
  B.从秦国与汉代的户口制度可以看出,国家所有赋税的征收与徭役的实现,都必须通过发达而有效的户籍制度来支持。
  C.西周和汉代都是经典的封建制,都设有专门管理户籍和人口的官员,相比较而言,西周管理的人口数量比汉代少。
  D.编户齐民制度一方面让许多奴隶获得了人身的自由,另一方面又让国民进入了另一种新的奴役状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我讲最后一个故事
  裘山山
  不知是谁提议的,每人讲一个故事。
  当这个提议摆上桌面时,桌前坐着的八个人都已经喝得差不多了。
  简班长叫简单,如今早已是简处长了,他醉意浓浓地说,我可是天天看报的,大小报都看,从上班看到下班,谁要剽窃报上的现成故事,我马上就能知道,罚他喝酒!
  大家一个个说着自己的故事,引来一阵阵笑声。简单说,严亮,你讲讲吧,让我们也了解了解你。他一边说一边看着米晓岚,米晓岚若无其事的样子,但看得出,她的内心并不轻松。
  严亮和米晓岚上高中时就挺要好的,上大学后依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