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题,约9840字。
鼓楼区统考高一(上)期中试卷
语文
编审老师:卢雪 郜恒恒 濮文静 张梦炜 杨诗繁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悄.(qiāo)然 戕.(qiāng)害 搭讪.(shàn) 狂放不羁.(jī)
B、 脊.(jí)骨 灰烬.(jìn) 跬.(guǐ)步 锲.(qìe)而不舍
C、 寥.(liáo)廓 缱绻.(juān) 饿殍.(piǎo) 冯.(píng)虚御风
D、 颓圮.(pǐ) 打夯.(hāng) 静谧.(mì) 酾.(shī)酒临江
【答案】D
【解析】
悄(qiǎo)然,A错;脊(jǐ)骨,跬(kuǐ)步,B错;缱绻(quǎn),C错;故正确答案为 D。
2. 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川不恰当的一句(3分)
A、 我们要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与丰盈,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
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的心脏的跳动而跳动。
B、这幢清寒的小屋,远离通衢大道,茕茕独立.地孤立于田野之间,隐蔽在花园的密林深处。C、你一个人肯上东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而且还可以饱
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
D、 最初几天的约会和采访热潮已经过去,任何外来者都会突然陷入难耐的冷清,恐怕连流
亡的总统和国王也概莫能外.。
【答案】B
【解析】
A、 息息相通:息息:呼吸。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B、茕茕独立:出自晋•李密《陈情表》,形容一个人无依无靠、孤苦伶仃。
C、莫名其妙:莫,没有什么人;名,说出;其,其中;妙,奥妙。意为说不出其中的奥妙,
理解不了其中之巧妙。泛指发生的事情很奇怪,说不出解释的道理来。
D、 概莫能外:一概不能除外。指都在所指范围之内。
3. 古人诗文常常会化用前人的语义而成章,下列前句不是变自后句的是(3分)
A、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B、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C、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D、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答案】D
【解析】
A、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出自北宋黄庭坚《寄黄几复》,创作于公元1085年;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出自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两句诗里“夜雨”这个意象都表达了怀人之情,且前句的创作时间在后句之后,符合。B、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出自五代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出自唐李商隐《无题》。
前句中“别时容易见时难”,写别易见难抒发自己对故国山河已去的悲哀,后句中“相见时难别亦难”写见难别难抒发自己的依依不舍,两者语相近而情不同,是李煜对李商隐的名
句加以自身感悟的化用,符合。
C、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出自宋苏轼《赤壁赋》。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出自春秋孔子《论语》。
两句诗中形容主要意象都用了“逝者如斯”,且《论语》的创作时间早于《赤壁赋》,符合。D、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出自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出自唐崔颢《登黄鹤楼》。
两诗中主要意象一为凤凰,一为黄鹤,意象不同,且创作时间也无法确定,不符合。
4. 下列诗句中所用修辞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3分)
A、 过尽千帆皆不是 B、 泪眼问花花不语
C、 落红不是无情物 D、 男儿何不带吴钩
【答案】B
【解析】
A、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出自温庭筠的《望江南》,运用了借代的手法,用
“千帆”代指思妇等待的离人。
B、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出自欧阳修的《蝶恋花》,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花
拟人。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龚自珍的《已亥杂诗》,运用了借代的手法,用
“红”代指花。
D、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出自李贺的《南园》,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用
“带吴钩”代指上战场。
5. 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刘姥姥的女婿姓王,祖上跟王夫人的娘家连过宗(即两家同姓,本没有血缘关系,但认
做一家人),因家道艰难,刘姥姥带着外孙板儿,第一次来到贾府,求见王夫人,希望得到一些施舍。王夫人非常热情,亲自接待了她,并给她二十两银子和一吊铜钱。
B、《林黛玉进贾府》一回中,王熙凤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