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620字。

  重庆市忠县中学高2018级语文周练8(总分:53分)
  出题人:谭道忠         审题人:袁联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4分)。
  虎门:海的寻觅
  陈世旭
  江与海的交汇处,两面苍茫的岸。历史从岸边出发,岸上的现代风景不断生长,一座城市在历史与梦想交织的波涛中,一次次挥洒让世人惊叹的笔画,如神话流传。
  短短几十年,一个安宁静谧的渔港小镇,赫然膨胀成为现代工业的庞然大物:水陆空交通无不便捷,是经济最发达区域的最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是永远向世界敞开大门的经济走廊;歌剧院,主题公园,五星级酒店,高级休闲、度假、商住区鳞次栉比,楼群拥塞若满载的货柜;两级净资产数以亿计的社区所在多有,烟尘和空气中弥漫着金钱的气息。
  这是今天的虎门,中国“千强镇”之首。
  几十年来,不知有多少人来此寻觅财富,寻觅梦想,寻觅纸醉金迷。
  倚天长望,波澜壮阔,水逐风云,山浮日月,森森寒芒动星斗,风在海的背上寻觅。
  来寻遗垒残石的创痕?来寻江口掩埋的折戟?来寻屈辱漂浮的碎片?来寻悲壮拍打的海魂?
  销烟池上的青烟穿透时空。那一片青烟,点燃了整个世纪。钦差大臣在万众簇拥中岿然端坐,骨子里深藏骄傲,佩剑拨动的心事铮铮作响。“原知此役乃蹈汤火……早已置祸福荣辱于度外”,“苟利社稷,敢不竭股肱以为门墙辱”。 张开双臂,一手挽住历史,一手挽住未来,与大地作亘古的拥抱,大海和蓝天是永恒的伴侣。
  战场的回音与苍凉,早已落定。要塞的石板路,沿着校场的断壁残垣盘旋。明坑暗道,铁锁铜关。黑色的硝烟在副将父子头上沸腾,黑色的火药在水师提督胸膛引燃。生铁闪烁黑色的光泽,浸透兵勇的鲜血。将军利剑已经出鞘,砍刀因亢奋而颤抖。孤舟百战久低昂,噀血衔须下大荒,披发何人诉上苍!呐喊刚刚发出便在喉头凝噎,羸弱的王朝怯怯跪下。烈马悲鸣孤绝。
  号角沉寂,威严沉默。兵已歇,血无痕,唯有海风猎猎。咸腥的铮铮誓言,吹打年年月月。血肉堆垒起记忆的基座,立在中国近代史首页。不朽的断简,留下不朽的刀刻。
  乍响的惊雷,带着雄浑海风的气息,漫天洒落。掀起将近两百年的帷幕,再也无法辨认所有的细节。平夷靖寇的大炮,怅望着江海。阳光远远斜来,把无边楼宇的森林,笼入茫茫雾霭。
  海面一片迷蒙,身边人声鼎沸。涛声依旧,皆与血与火无关。节兵义坟,已是如此寂寞。
  壮士的尸骨在悸动。曾经的漫天火光,留下灰烬覆盖已逝的冬天。那年,壮士倒下,沿着枪弹散射的方向。被罪恶攻陷的城池,是另一种死亡。古老的石碑,裹进丝绸般柔软的烟土,灯笼熄灭。
  但道路活着。勾勒出大地最初轮廓的道路,穿过漫长的死亡地带,来到我的脚下,扬起了灰尘。不断涌出的泪水,遮不住通向远方的门。古老的炮台上,冰冷的铸铁,保持着冲动,呼唤雷声,呼唤从暴风雨中归来的祖先。千万个幽灵,从地下长出大树,树冠覆盖炮台,根须爬满了老迈的城墙。
  是谁曾壮烈殉国?是谁曾血染江海?是谁曾让浊泪流过蜡黄的面颊?是谁曾挺起了民族的脊梁?是什么让那样的清瘦弥坚弥高?
  销烟池应该是永不愈合的创口,烙在每一张发亮的面额上。
  炮台上弯月如钩,经历风雨站成路标。
  折断股肱,只需一纸诏书;倾倒大厦,亦只在转瞬之间。
  造就一个经济奇迹,只要几十年;造就一个民族精魄,需要几千年!
  终于明白我们最大的寻觅:不仅仅是拾起历史失落而又复苏的致富梦想,不仅仅是凭吊烈士的热血、忠贞和气魄,最重要的是在这块荡气回肠的土地上站起一个真正身心强健的民族。
  (选自《中国散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第二段中“烟尘和空气中弥漫着金钱的气息”一句,表明作者对虎门经济发达之后弥漫着一种拜金主义的气息的批判。
  B.“海面一片迷蒙,身边人声鼎沸”“节兵义坟,已是如此寂寞”,繁华和冷漠相对,突出现代人对虎门的贡献,也流露出对过去腐朽王朝的批判。
  C.“炮台上弯月如钩”句子选取的典型的意象——炮台和弯月,是屈辱历史的见证,是虎门人内心的伤疤,需要人们铭记。
  D.文章运用对比、排比、反问等多种艺术手法,使文章气势磅礴,情感激昂,同时运用景物描写烘托气氛,使文章情感的表达又变得比较含蓄。
  2.结合全文,分析文章第一段的作用。(5分)
  3.文章的标题为“虎门:海的寻觅”,请结合全文分析,应该寻觅什么?(6分)
  二、古诗文阅读(18分)
  (一)古代诗歌阅读(12分)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宋)苏轼
  ①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②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③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④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此作写于被贬黄州期间。     
  4.对作品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