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9860字。

  2018任务型作文“《朗读者》是‘文化飨宴’还是‘碎片化朗读’?”写作指津
  【原题回放】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银川一中2018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
  最近,央视又推出力作《朗读者》,董卿为制作人和主持人,播出后获得广大观众的好评,随即“文化飨宴”“综艺清流”“唤醒文学”等堪称殊荣的标签出现。然而,也有人对此不看好,说“碎片化朗读”“名人光环”等,挽救不了国人甚少读书和不爱阅读的事实……
  作为中学生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标题自拟,观点明确,结构完整,书面整洁。
  【写作提示】
  正向立意:
  (1)《朗读者》以大众表达自我的想法为基础,同时又为大众尤其是草根群众提供了一个表现自我的平台,也促使他们更积极地寻找优秀的文章和作品。
  (2)与许多低俗娱乐相比,《朗读者》带有浓厚的文化氛围,称之为清流算不得殊荣。
  (3)《朗读者》把握了方向,为扭转社会风气做出贡献。
  (4)因为人们都愿意展现自己更优秀的一面,所以许多高品质的文章和故事被挖掘,形成了一种具有价值的筛选和淘洗。
  (5)即使是碎片化阅读,也是有目的的碎片化。在碎片中,展示的虽是冰山一角,但糅合了朗读者的经历与情感,经典的诠释,以及积极的引领。
  (6)浮躁的人性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逐渐曝光,人们容易在生活中迷失自己,而文学阅读实际上就是一种灵魂的共鸣,心灵的呼应。《朗读者》不同于八卦新闻的低俗娱乐,不同于时事热点的理性纪实,它在认真地向观众讲述文学,修整人们内心的纹路。
  反向立意:
  (1)《朗读者》的热捧却暗含着文化的隐忧。因为它恰恰说明了当下中国民众对文化享用的渴求与实际文化资源的供给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称性。
  (2)为追求收视率的“名人效应”,也许是更注重其中的表演效果和商业效益。
  (3)《朗读者》的碎片化阅读,充其量还是一种“快餐阅读”,很难通过几期节目来实现大众阅读兴趣的助推。
  (4)《朗读者》形成的文化冲击只是抵达了浅层。国人“读书少”“缺乏阅读”的现状并非一朝一夕能改变的,需要文化意识的觉醒。
  优秀主体段赏析
  浙江省兰溪一中高三6班 蓝俊豪
  真的是“无风不起浪”。人家只是想单纯地创作一栏节目,想与大家温馨地度过美妙的朗读时光,以达到调养心境的地步。这却要硬生生地被推至“挽救国人阅读”的风口浪尖。【首先表明观点态度。一档节目被承载太多期待的重量,会不堪重负。】退一步说,如果这个栏目是以“挽救国人阅读”为目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