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380字。
主备人 吴玉妃 使用人
课题 《雨巷》 课型 定篇—讲授课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在《沁园春.长沙》的基础上把握诗歌意象的选用。
2、 进一步引导学生读诗用构画法解读意境感悟诗人情感的方法。
3、 引导学生感悟现代诗派的核心——象征主义的运用,体会本诗的多主题取向。
教学重点 意象的选用、情感分析 教具准备
教学难点 象征主义的运用及诗的多主题取向。
教学预设 教师个人生成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前边咱们学习了以旧体抒情的诗词,今天,咱们学
习一首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新诗,现代诗派代表诗人
戴望舒的《雨巷》。
二、 【作品简介】
1927年发表成名作《雨巷》,《雨巷》最初发表在《小
说月报》上,引起很大反响,叶圣陶称《雨巷》“替
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也因此诗获得
“雨巷诗人”的称号。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现
代》杂志的创作,并成为30年代“现代派”诗人群
的领袖。 现代诗派取名于《现代》杂志,其诗艺核
心是“象征主义”。
三、 朗读 全班齐读—正音—抛出学习要求—自读。
学习要求:
四、 意象分析、主题分析
1提问:全文有哪些主要物象,选用这些意象有什
么作用?
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意象的理解,然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