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有教学设计,约2110个字。
第7课《散文诗两首》第1课时教案
课题 金色花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七年级
学习
目标 1、学习散文诗用意象表达感情的写作方法。
2、品味文章的精美语言,体会文中浓浓的母子情。
3、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重点 1、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2、体会人间至深至爱的亲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难点 品味散文诗的精美语言,理解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孟郊《游子吟》)
这是一首赞颂母爱的诗歌,诗中亲切真诚地赞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全诗无华丽的语言,亦无精巧的修饰,但在清新流畅的语言中,包含着常有醇美的真实情感,千百年来,它拨动了多少游子的心弦,引起了多少读者的共鸣!
这节课我们学习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金色花》,聆听诗人对伟大母爱的赞歌。 欣赏诗歌,体会母爱。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堂课的学习内容。
题目解读 金色花是印度的神圣之树。木兰花科植物,开金黄色小花。这里以“金色花”为题,是用“金色花”比喻儿童,点明作者写作此诗的意象和内容,并借此赞美母子之间相互的爱。
感知课文 听录音,思考问题:作者使用什么修辞手法来写成这首诗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点拨:
拟人。诗人把自己比作金色花,然后又赋予金色花人的感情和动作。这样写可以使诗歌的语言生动活泼,形象有趣,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学生听录音,并在课文中找出主要的修辞手法。 拟人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