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00字。
《桥边的老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海明威的“冰山理论”,能从课文简约的语言背后挖掘出隐藏的大部分信息,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与《祝福》的比较阅读,进一步地深挖本文的主旨。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通过《桥边的老人》与《祝福》的比较阅读,深挖小说的主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曾经学过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其中最能体现海明威“硬汉精神”的一句话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请同学们大声地读读这句话,读出“硬汉”气势来。今天要学习的《桥边的老人》又将会告诉我们一些什么东西呢?
二、速读,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全文,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如果要你用一个修饰语来概括这座桥,你会用哪个词?
这是一座______桥 。(一个修饰词)
学生自由回答,并简要地说明理由。
学生可能会有的回答:战争、生命、和平、奈何、生死……教师相机点评并板书关键词。
2、这篇小说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用一句话来概括。
学生回答,教师提醒学生表述准确,要点完整。
明确:战斗即将打响时,在一座浮桥边,围绕劝离与不走而展开的“我”与一位老人的对话。
3、通过这个故事,大家初步感觉课文表达了什么主题?
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逐步地引导学生挖掘文本的深层意蕴,但有可能学生的领悟会超前,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适当调整后面环节的比重。大部分学生是能够领会到本文是在表达对对战争的谴责、对和平的渴望。
三、研读,有人说海明威是“一个手拿板斧的人”,他砍掉了“冗词赘句”,保留了极为简约的部分。保留下来的部分,隐藏了大量的信息。
1、作者在对话中隐藏了什么?请同学们说说,你从老人的四次唠叨里读出了什么信息?
a、“没家,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