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4150字。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中期中联考
高三语文试卷
命题教师:黄有莲
考试时间:2017 年 11 月 9 日上午 试卷满分:150 分
第Ⅰ卷 阅读题(共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①近代以来,西风东渐。“五四”以后,西风狂飙。随着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进一步全面学习西方先进
文明,中国的传统礼教自然成了众矢之的。礼教从古代文化价值体系的高处跌落下来,变成抬不起头的 概念。时至今日,一提到“礼教”,似乎就意味着封建、腐朽、落后、不平等,是束缚人、摧残人的坏东
西,唯恐避之不及;但说起“礼仪”,人们却并不反感。
②“礼仪”源自典籍《仪礼》——儒家十三经之一,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礼教”,其原义就 是礼仪的教育。然而,在今天的汉语语义场中,礼仪仍是一个正面 、光辉的词语,而礼教则成了个不折 不扣的贬义词。礼教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造成了今天国人在传承古代礼仪教育时的尴尬。子曰:“名不 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以礼乐教化人心本来是礼教的核心内容,自现代以来,却长期无法名
正言顺。
③朱熹在《大学章句序》中说:“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 洒扫、应对、进退之节„„”这里的小学教育,其主要内容就是礼教,也就是学习在家里和社会的日常 生活中的基本礼仪,比如如何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
④清代秀才李毓秀根据《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 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意加以引申扩展,编写了一本浅易的韵文读物——《弟子规》。这本久已不闻的
小册子,近几年重新兴起,受到市场的热烈欢迎。与此同时,它也引发了激烈的争议。
⑤斥之者以为它所宣扬的是愚忠愚孝的腐朽礼教,这泛起的沉渣必将毒害儿童的健康成长。比 如, 从“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到“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 泣随,挞无怨”,这里只有子女单方面对父母的义务,没有父母对子女的责任。这太不公平!
⑥看来,反对者们恐怕存在一个很重要的误解。在古代,中国人一般都是把人纳入到一个“关系网 络”中来考量的。因此,一个男子的身份可以同时是儿子、父亲、丈夫、领导、下属和朋友。若强调这
位男子作为儿子的义务,并不涉及什么平等不平等的问题。另外,就“父慈子孝”的伦理要求而言,对
成人的要求其实比小孩子高得多。
⑦很多人都认为,受传统礼教的影响,中国孩子至今仍接受着既多又严的规矩和纪律的教育,丧失 了自由之个性;西方则没有礼教,孩子们没有束缚,比较自由任性。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在阶层相对 固化的西方,“礼不下庶人”,贫民阶层在礼仪和规则的教育上确实比较随意;但精英阶层的孩子都必须 接受非常正规而严格的训练。无论是在知识能力的学习上,还是在礼仪规范的训练上,英美那些优质私
立中小学的要求都远远高于贫民区的公立中小学。为培养出懂礼仪、有修养的绅士或淑女,英国的不少
私立中小学甚至现在仍保留着传统的体罚制度。
⑧今天,我们重新重视传统的礼教,当然不是要复古几千年前的礼仪规范。“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礼的具体内容,总是要与时俱进,跟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相适应的,但是,礼所蕴涵的精神实质——“对 他人的尊重”,则是普遍和永恒的。
(节选自 2016 年 08 月 06 日《光明日报》钱翰的文章,略有改动)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五四”以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进一步全面学习西方先进文明,中国的传统礼教因此广受批判。
B. “礼教”的本义就是礼仪的教育,其核心内容是以礼乐教化人心,但近现代以来,却逐渐被国人误解,成了束缚人、摧残人的坏东西。
C. 今天国人在传承古代礼仪教育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礼教早已成为人们避之不及的 “沉渣”。
D. 作者认为,朱熹所说的小学教育,其主要内容就是礼教,即教会学生在家里和社会的日常生活 中如何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基本礼仪。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 “礼仪”源自儒家十三经之一的《仪礼》,与“礼教”的境遇大不相同,至今仍是一个正面、光 辉的词语,毫无封建、腐朽、落后、不平等等令人反感的因素。
B. 《弟子规》是李毓秀根据《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意加以引申扩展,编写出来的一本韵文读物。
C. 近几年,《弟子规》重新兴起,但也引发了激烈的争议,有人认为此书宣扬愚忠愚孝,对儿童的
健康成长有害。
D. 在中国,古人一般会把人纳入到一个“关系网络”中来考量,当强调某人作为某一身份的义务时, 并不涉及什么平等不平等的问题。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礼教”不应遭受不公正的待遇,作者有为“礼教”正名之意。名正言顺,有利于今天的国人更 好地传承我国古代的礼仪教育。
B. 实际上,西方精英阶层十分重视礼仪和规则方面的教育,他们的孩子必须得接受非常正规而严格 的训练,但贫民阶层对礼仪和规则的教育却显得比较随意。
C. 虽然礼的具体内容在不同时代和社会里会有所不同,但是礼的精神实质——对他人的尊重——是 一致的。
D. 今天,我们重新重视传统的礼教,不是要复古几千年前的礼仪规范,但礼教的内容应以传统经典 为凭借,并兼顾中西。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放生羊(节录)
次仁罗布
你形销骨立,眼眶深陷,衣裳褴褛,苍老的让我咋舌。
你的手从我的手心里消融,整个人像一缕烟雾消散。
“桑姆——”我大声地喊你。
这声叫喊,把我从睡梦中惊醒,全身已是汗涔涔。
你去世已经十二年了,一直没有投胎,这,我真的不曾想象过。
早晨五点,我起床,把手洗净,从自来水管里接了第一道水,在佛龛前添供水,点香,合掌祈求三
宝①发慈悲之心,引领你早点转世。
我把供灯、哈达、白酒等装进布兜包里出门。桑姆,你听着,我会一路上祈求莲花生大师②,让他
指引你走向转世之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