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200字。
《等待戈多》的多视角解读
摘要 《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在人物、语言、情节方面都采用了荒诞的表现手法,充分体现了后现代主义中的非理性的风格,剧中同样不乏古典元素,借用古希腊神话的象征意蕴,形象表现人物的生活状态以及心理。同时引用基督教《圣经》中的故事,将“等待”与基督教义进行思考,加深思想性。
关键词:《等待戈多》 宗教 神话 非理性
《等待戈多》是贝克特于1948年创作的一部剧作,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于1953年1月5日在法国巴黎首次上演,评论界褒贬不一,在其演出时曾经遭受挫折,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和承认,被译成数十种文字,在许多国家上演,成为真正的世界名剧。1969年瑞典皇家学院因“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精神贫困中得到振奋”而将这一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他。
这部两幕剧的剧情非常简单,没有情景发展,剧情矛盾冲突也不十分明显,人物形象也不是十分清晰,地点和时间也没有交代清楚,可以说通篇都是杂乱无章的对话和荒诞的行为,也没有出现一般戏剧都会出现的高潮。
宗教背景
贝克特出生于1906年4月13日,那天正好是基督受难的星期五。“这个日子对于他似乎特别合适,因为基督被钉死在字架上和生存的纯然不幸后来一直困扰着他的心灵。”(1)贝克特的家庭式信仰基督教的,生活存这样的家庭环境中,他必然受到基督教的影响。
作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代表作品,《等待戈多》无可避免地受到了西方文学传统的影响。正如艾略特所说,“人文主义是时隐时现的,而基督教却是延续不断的。我们不必去设想,如果没有基督教,那么欧洲各民族的发展可能是个什么样子——也就足说,不必设想一个相等于事实上存在的基督教传统的幻想的人文主义传统。”由此可见,基督教对西方文学的影响至为深远。《等待戈多》被诺贝尔颁奖委员会视为“《圣经》的注释”。在剧中,《圣经》、《福旨书》多次作为弗拉季米尔与爱斯特拉冈的谈论对象,而且《圣经》中的两个贼的故事、替罪羊的故事、守约的主题等都被提起。
可以说,《圣经》是构成《等待戈多》的重要元素,本剧中通过对《圣经》中的故事的引用和谈论,质疑了《圣经》中的两个贼的故事的真实性,颠覆了《圣经》的权威性和神圣性,另一方面,这也表现出了这两个流浪汉作为人的特质,有思想,能够思考。
《圣经》一方面作为《等待戈多》的内容构成元素,另一方面权威性与神圣性又被颠覆,换言之, 《等待戈多》受到了基督教思想的影响。论者认为, 《等待戈多》蕴含着基督教的“原罪”意识,但是“原罪”并没有得到救赎。
弗拉季米尔:我们要是忏悔一下呢?
。。。。。。
爱斯特拉冈:忏悔我们的出世?
在《等待戈多》中,与基督教神学里德形而上“救赎”不同,是现实的,其结果是救赎的最终不可能。实实在在的“等待”就是获得救赎的方式,戈多的到来意味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