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250字。
《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
仁和中学 陈金华
教学设计
《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比喻,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它不仅哲思深邃,鲜明生动,而且语言通俗易懂,感情充沛。全文条理清晰,章法井然。在写法上,先谈生命的易逝,欲扬先抑,再谈生命的永久,正面展开。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文章揭示出个体的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个人类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感谢生命,并以自己全部热情回报生命。
《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它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而,教学本文时,我主要采用讨论式教学,在引导学生在理清行文思路的前提下,通过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感知语言特色和写作手法来进一步理解品味本文的重点语句所蕴含的深刻的哲理,从而,挖掘本文的主题思想,提高学生对语文高度的感悟、理解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积累词语“臼齿, 茸毛, 蔓延,凋谢, 洗涤 ”
2、理解修辞手法的作用。
3、概括本文的写作手法:欲扬先抑。
过程及方法: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史永久的,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
2、要树立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生命的意义。
2、揣摩文章中重要语句,理解其哲理意蕴。
教学难点:1、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2、揣摩文章重要语句,理解其哲理意蕴。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语:
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者严文井的答案吧!
二、走进作者:(由学生发言,检查预习情况)
多媒体显示;
严文井,原名严文锦,1915年生,湖北武汉人。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曾获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奖、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2005年7月20日病逝于北京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正音,并勾画出你不太理解的语句。
多媒体展示
jiù róng màn diāo dí
臼 齿 茸 毛 蔓 延 凋 谢 洗 涤
2.学生互读课文,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
3.选三位同学范读课文,每人读一部分,其余同学评点。
教师评点: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把握。感情激烈处声音要响亮,情调应激昂;感情平静处要读得深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