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份。
2018年安徽省中考语文总复习同步导练
2018年安徽省中考语文总复习同步导练:专题一 名句名篇默写.doc 41.50 KB
2018年安徽省中考语文总复习同步导练: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 .docx 36.00 KB
2018年安徽省中考语文总复习同步导练:专题二 语言实际运用.doc 47.00 KB
2018年安徽省中考语文总复习同步导练:专题九 写作.docx 35.00 KB
2018年安徽省中考语文总复习同步导练:专题六 说明文阅读.docx 39.00 KB
2018年安徽省中考语文总复习同步导练:专题七 议论文阅读.docx 32.50 KB
2018年安徽省中考语文总复习同步导练:专题三 名著阅读.doc 38.50 KB
2018年安徽省中考语文总复习同步导练:专题四 语文综合运用.docx 36.50 KB
2018年安徽省中考语文总复习同步导练:专题五 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docx 38.00 KB
专题一同步导练
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着诗人的喜悦之情,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巧借两个情感色彩的地名与他的心情暗合,表现他“昨日”与“眼前”独有的怆然与凄苦。在诗史上堪称绝对、绝唱的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孟子“舍生取义”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5.杜甫在《春望》中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表现他爱国、眷家的美好情操。诗中能够表现他因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他虽感惆怅,却也达观的心绪,反映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现在也常以此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王教授已退休多年,仍在勤奋著书。如果要送他一幅书法作品,用曹操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内容就很合适。
8.我国信息产业起步晚,发展快,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势。(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填写)
9.曹操《龟虽寿》一诗中,用比喻的手法表达诗人年老而壮志犹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亲之情,即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为好友送行,人们常常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白居易在《观刈麦》一诗中深入所写对象的内心,刻画劳动人民在特定环境下近乎变态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最后两句,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抒写到了极致,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二同步导练
一、词语
1.结合语境理解加点词语,错误的一项是( )
A.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的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语出鲁迅《藤野先生》。“精通时事”是讽刺的说法,他们“精通”的“时事”,其实是一些无聊的事。)
B.我小时候身体弱,不能跟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乱跳。(语出胡适《我的母亲》。“野蛮”即“不文明”之意。)
C.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语出朱自清《背影》。“聪明”在句中实为“愚蠢”之意,是作者自嘲、自责的说法。)
D.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语出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赞誉”原意为“称赞”,这里用作反语,实为“控诉、谴责”之意。)
2.下列加横线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琦君《春酒》)
B.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魏巍《我的老师》)
C.现在想想,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朱自清《背影》)
D.于是,人们一半是戏谑,一半是尊敬,就给他送了个何大学问的外号。(刘绍棠《蒲柳人家》)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地下森林,我们古老的地球生命中新崛起的骄子,谢谢你的启迪。(骄子:骄傲的儿子。)
B.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矫:做作,不真实。)
C.从草丛里跑出一只老鼠来,它一看苗头不对,知道出来得不是时候,便仓皇逃窜。(苗头:略微显露的趋势或情况。)
D.还有各处吃食,哪一个摊子的大饼最厚实,哪一家小店可以光买米饭不买菜。(厚实:又厚又密实。)
4.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鄙夷:看不起。
B.荫庇:大树枝叶遮蔽阳光,《谈生命》一文中比喻保护、照顾。
C.吹毛求疵:故意挑毛病,找差错。疵,缺点,毛病。
D.味同嚼蜡:形容食物的味道很不好。
5.对加点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个被宠坏的孩子,一遇到挫折就沉溺于悲哀,即便在柳暗花明之际,也躺下不再起来。(柳暗花明: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景象。多用来比喻在困境中看到希望。)
B.磨难留下的记忆恰如荆棘丛中的花枝,萦绕成岁月美丽的花冠。(萦绕:回旋往复。)
C.岁月已经在他的脸庞划下饱经风霜的印痕。(风霜:比喻旅途上或生活中所经历的艰难困苦。)
D.他虽说调皮捣蛋,但绝不是无所不为的人。(无所不为:不去努力做出成绩或没有做出什么成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