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1300字。
大港八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8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玉扃(jiōng) 珠箔(bó) 城阙(què) 逦(lǐ)迤(yǐ)
B.马嵬(wéi) 屋脊(jǐ) 葭苇(jiā) 嵌岩窦穴(xuè)
C.眇眇(miǎo) 潺湲(chán) 空濛(méng) 含情凝睇(tì)
D.接榫(shǔn) 栖鹘(qī) 辟易(bì) 云栈萦纡(yū)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修茸 江皋 水裔 楼观亭榭
B.池苑 烽燧 溯流 上干云宵
C.披糜 麾下 兰橑 天生丽质
D.御宇 巉然 潦缩 丹藤翠蔓
3.下列各句中,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京兆杜陵人,唐代大诗人,被称为“诗圣”。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创作的许多诗歌,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称为“诗史”。著有《杜工部集》。
B.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倡导古文运动,风格平易自然、浅切流畅。作品多收录于《白氏长庆集》。后人将他与李白、杜甫并称为唐代三大诗人。
C.孟浩然,襄阳(今属湖北)人,他和王维并称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歌代表。
D.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他的作品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获得了重要地位。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五大道历史体验馆”项目以五大道历史为背景,以洋楼文化为主线,结合历史图片、历史资料、历史物品、历史人物,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现当年的洋楼生活。
B.市旅游局要求各风景区进一步加强对景区厕所、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整治和引导不文明旅游的各种顽疾和陋习,有效提升景区的服务水平。
C.由于自贸区致力于营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使更多金融、物流和IT等专业人才有机会不出国门,就能拿到远超同行水平的“国际工资”。
D.一个民族的文明史实质上就是这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深重灾难,也绝不放弃文化的传承与融合,从而促进自我发展的精神升华历程。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每小题2分,共6分)
大数据时代
“大数据时代”的说法并不新鲜,早在2010年,美国数据科学家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一书中就系统地提出,以前,一旦完成了收集数据的目的之后,数据就会被认为已经没有用处了。比如,在飞机降落之后,票价数据就没有了;一个网络检索命令完成之后,这项指令也已进入过去时。但如今,数据已经成为一种商业资本,可以创造新的经济利益。
数据能够成为一种资本,与移动互联网有密切关系。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数码产品的“白菜化”,WIFI信号覆盖的无孔不入,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有“在线时间”和“不在线时间”之分,只要他们愿意,便可几乎24小时一刻不停地挂在线上;在线交易、在线支付、在线注册等网络服务的普及固然方便了用户,却也让人们更加依赖网络,依赖五花八门的网上平台。
大数据时代的科技进步,让人们身上更多看似平常的东西成为“移动数据库”,如带有存储芯片的第二代银行卡、信用卡,带有芯片读取功能的新型护照、驾驶证、社保卡、图书证等等。在一些发达国家,官方为了信息录入方便,还不断将多种“移动数据库”的功能组合成一体。
数字化时代使得信息搜集、归纳和分析变得越来越方便,传统的随机抽样被“所有数据的汇拢”所取代,基于随机抽样而变得重要的一些属性,如抽样的精确性、逻辑思辨和推理判断能力,就变得不那么重要,尽可能汇集所有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得出趋势和结论才至为关键。简单说,以往的思维决断模式是基于“为什么”,而在“大数据时代”,则已可直接根据“是什么”来下结论,由于这样的结论剔除了个人情绪、心里动机、抽样精确性等因素的干扰,因此,将更精确,更有预见性。
不过,一些学者指出,由于“大数据”理论过于依靠数据的汇集,那么一旦数据本身有问题,在“只问有什么,不问为什么”的模式下,就很可能出现“灾难性大数据”,即因为数据本身的问题,而做出错误的预测和决策。
斯坦福大学专家来沃尔•哈斯蒂也指出,“大数据”的理论是“在稻草堆里找一根针”,而面临的问题是“所有稻草看上去都挺像那根针”。而乔治•梅森大学专家瑞贝克•高尔丁则提出“数据提供者造假”的危险,在“大数据时代”变得更有害,因为“大数据”理论建立在“海量数据都是事实”的基础上,但人们无法控制数据提供者和搜集者本人的偏见和筛选。
由于“大数据”炙手可热,数据的流失、泄露和私下买卖也成为噩梦,全球各地不时发生的个人信息被盗,可被看做“大数据时代”对个人生活的伤害,而“维基泄密事件”则提醒强力部门和各国政府,“大数据”的魔力同样会对强者构成威胁。
(《国际先导报》2013年7月5日,有删节)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危险大数据”的内容的一项是( )
A.“所有数据的汇拢”使随机抽样中的精确性、逻辑思辨和推理判断能力变得不重要。
B.如果过于依靠数据的汇集,一旦数据本身有问题,就会可能导致“灾难性大数据”出现。
C.“大数据”理论需要海量数据都是以真实的。
D.“大数据”一旦流失泄露和私下买卖,不但对个人生活,甚至对各国政府都会带来伤害。
6.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对“大数据时代”的阐述,不符合愿意的一项是( )
A.带有存储芯片的第二代银行卡、信用卡、新型护照、驾驶证、社保卡、图书证等固然给你带来方便,但数据的流失、泄露和被人私下买卖,也可能成为你的噩梦。
B.“移动互联网”提供了数据传输的网络服务,赋予了“大数据”的商业资本价值。
C.“灾难性大数据”的出现,是因为收集者不负责任地“只问有什么,不问为什么”。
D.“大数据时代”根据“是什么”来下的结论剔除了个人情绪、心里动机等因素的干扰,因此,与传统的随机抽样相比更精确,更有预见性。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数字化时代,人们需要的是更精确、更有预见性的结论,数据的搜集、归纳和分析也变得方便起来,因此,传统的数据抽样的准确性、逻辑思辨和推理判断能力等要素的地位有所降低。
B.“在稻草堆里找一根针”,就是说在“大数据”中找自己需要的小数据,这就需要使用者耐心、细致地去寻找,需要顽强的毅力。
C.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有时不够全面,搜集者有个人的偏见和筛选角度,往往导致“所有稻草看上去都挺像那根针”,以至得出的结论似是而非,好像都是正确的。
D.适应时代发展,提醒人们小心应对“大数据”时代,在数据的运用上趋利避害,这是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也是对人们的告诫。
三、阅读文言文,完成8-12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8.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中《经首》之会 中:合乎
B.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导:引导
C.族庖月更刀,折也 族:众
D.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委:卸落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