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小题,约18830字。

  2017年秋季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期中联考
  高三语文试卷
  第Ⅰ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根据历史气候学的研究,两汉时代正处于大理冰期结束以后的第三个温暖期。这一时期起于公元前800年左右,止于公元200年左右,高于现代的年平均气温10C^-20C。这种气候的特征,我们可以从许多方面找到佐证。
  从植物分布变迁方面看,在这一历史时期,由于气温上升,南方亚热带与暖温带植物纷纷北上。以竹为例,目前大面积的竹林基本上不超出长江流域,而在当时,黄河流域分布着数量众多的大面积竹丛。比如,春秋时的淇水一带,竹木巨大成萌,连延不绝。《诗经•卫风•淇奥》咏道:“瞻彼淇奥,绿竹青青”;到汉代时期,这一带仍然竹木繁茂。西汉元封二年,黄河决口,式帝发卒数万人塞抓子(古地名)决河,即以“下淇园之竹为健”(《河渠书》)。西北地区也是广有竹林,《山海经•西次二经》即记六盘山一带:“其木多棕,其草多竹,涤水出焉.”当时的关中地区,同样是竹林众多,在《诗经•小稚•斯千》中就曾言:“如竹芭类,如松茂矣。”司马迁所言“渭川千亩竹”(《货殖列传》)、班固所言“有郭杜竹林,南山植拓,号称陆海”(《地理志》),更是脍炙人口。
  除了竹林之外,其他一些暖温带、亚热带植物的北移也十分引人注目。如《诗经》中屡屡在北方出现关于“梅”的诗篇。《召南》之“镖有梅”,地域当在当时的雍梁之地;《秦风》之“终南何有?有条有梅”,其地域应在秦岭山脉。另外,《陈风))有“墓门有梅,有鸽萃止”,《曹风》有“鸡鸡在桑,其子在梅”,两国地域均在充、豫之地,即今河南山东一带.而梅树的下限温度为-14°C ,因此当时平原中部冬季最低温度比现在要高。
  从河流冬季稳定封冻线看,在这一历史时期,其南线出现北移现象.据有关专家研究,当今河流冬季稳定封冻的南界大体上东起连云港附近,经商丘北跨黄河,沿黄河湘侧高地西伸,这条线以北的河流每年都有稳定的封冻现象。但在春秋两汉时期,河流冬季稳定封冻线北移大棍至今山东曲率一带甚至再向北一些。据《左传》《汉书•五行志第七中之下》记载,在关中地区及曲享、洛阳地区,于舍桓公十四年(前698)、成公元年(前590)、襄公二十八年(前545)、汉武帝元狩六年(前107)、昭帝始元二年(前,25)都有“无冰”记载,而河流封冻要比河边出现冰情所要求的冬季温度还要低。
  另外,这一时期,渤海湾地区还出现大范围的海侵现象,据有关专家考证,这与当时气候之温暖不无关系。《汉书•沟泣志》记载:“王莽时,征能治河者以百数……大司空株王横言:往者天尝连雨,东北风,海水溢,西南出,浸数百里,九河之地已为海所渐矣。’”谭其壤等专家认为,王横所言,乃是发生在西汉中期的一次大海侵。其“九河之地”相当于今渤海湾西岸的天津、宁河、宝低、武清、静海、黄烨六县市各一部分或大部分地区,即这次海侵的范围大体在海河平原上海拔四米的等高线附近,方圆数百里。直到东汉中叶以后,海侵地区的海水才渐渐后退;东汉末年,海陆形势基本恢复到海侵以前的局面。但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地区仍然人烟稀少。因而这一地区出现了西汉中叶以来至魏晋南业朝时期的文化遗存在年代上的中断现象;而且在这一区城的七里海北岸大海北村的汉代文化层内发现大量的孔虫壳体,其组合可能代表一个稳定的沼泽湖环境。这些都表明,温暖、多雨是当时气候的一个重要特色,王横所言“天尝连雨,东北风”,当不是孤立现象。
  (摘编自马新《历史气候与两汉农业的发展》)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河流冬季稳定封冻线出现的北移现象,也是第三个温暖期气候变暖的佐证。
  B. 大范围的海侵现象的出现,是渤海湾地区西汉中期气候的一个重要特色。
  C. 竹丛大面积分布在黄河流域,西北地区也广有竹林,原因在于第三个温暖期气温上升。
  D. 根据历史气候学的研究,两汉时代的年平均气温高于现代的年平均气温。
  2. 下列不能佐证“两汉时代正处于大理冰期结束以后的第三个温暖期”的一项是
  A. 大海北村的汉代文化层内发现大量的孔虫壳体。
  B. 在春秋两汉时期,封冻线北移大概至今山东曲阜一带甚至再向北一些。
  C. 《诗经•卫风•淇奥》咏道:“瞻彼淇奥,绿竹青青。”到汉代时期,这一带仍然竹木繁茂。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沙漠里的陪伴
  余显斌
  沙漠里,不只有浩浩黄沙,有硕大的夕阳,有如血的晚霞。这儿还有干旱,有酷寒,有寸步不离的死亡,步步紧通。
  他,此时就被死亡纠缠者。
  陪伴着他的,只有一匹识途的老马。
  夕阳将落,浮荡在地平线上,如一轮浑圈的车盖。他和那匹老马,踢鹉而行,,陇如两只小小的蚂蚁,拈在天边,在夕阳的昏黄中,愈行愈远。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