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七大题,25小题,约11700字。题目选料新。 
常州一中2006届高三复习迎考 
语文试卷 
第Ⅰ卷(共42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暧昧    妨碍    狭隘    自怨自艾    爱不释手 
B、皈依    瑰丽    闺阁    规行矩步    岿然不动 
C、荟萃    贿赂    秽气    不容置喙    诲人不倦 
D、犀利    熹微    蹊跷    熙熙攘攘    惜墨如金 
1.C。(A、fángài  B、guīgé  kuī  D、xīlì  qīqiā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幅员    如愿以偿    神采弈弈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B、涌流    众口铄金    头晕目眩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C、纯厚    渡过难关    婷婷玉立    救人还需救到底 
D、商榷    鸿篇巨制    嘎然而止    包子好吃不在折上 
2.B。(A,弈弈,奕奕;C.纯,淳  需,须  D嘎,戛  折,褶)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科研部门与生产单位经常       情况,才能及时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⑦领导干部不能把自己的         的经验当作普遍真理,否则会犯错误。 
③经过深入农村调查,      他整理材料,写了一篇很切合实际的有关农民问题的调查报告。 
④近几年来,吉林省白城市加强了湿地保护,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丹顶鹤又在那里大量繁衍。 
A、沟通  片段  而后  从而    B、勾通  片段  然后  进而 
C、勾通  片断  而后  进而    D、沟通  片断  然后  从而 
  3.D。(沟通:使两方能通连。  勾通:暗中串通;勾;结。//片段:整体当中的一段,多指文章、小说、戏剧、生活、经历等。  片断,零碎,不完整。 // 而后:有“然后”的意思,表示紧跟着上面的动作去做。“而后” 不能用于主语前,“然后”可用于主语前。//“进而”’只表示“进一步”的意思,跟上文没有条件或者因果关系,“从而”则表示上下句间有条件或者因果关系。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率先提出的“意识流”这一概念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了西方对相关文学创作手法的广泛关注,在20世纪20~30年代英、美、法等国形成一个颇为壮观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B.他妻子饲养这些家畜,原是想用来振兴每况愈下的家业的,但她劝阻不了他拿它们去换两块所谓有“魔法”的磁铁。 
C.到高三第二学期,几次模拟考试下来,他的成绩势如破竹,连连下滑,这使他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有了新的认识。 
D.战国七雄已经准备长期的大厮杀,诸侯之间的纷争使战争接连不断,造成大量的难民毁家纾难,流离失所。孟子深深地感叹“民有饥色,野有饿殍”,其实也可以看作他对当时国君草菅民命的一种控诉。 
4.B(A项“抛砖引玉”指先表明自己意见以引出其他人高明的见解,一般用于自我谦虚。C项“势如破竹”,形容气势威猛,节节胜利,锐不可当。此处用于形容成绩连续下滑不妥。D项“毁家纾难”指拿出家中全部财产来缓解国难,此处用于难民遭遇战乱,不恰当。)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冯友兰认为,要想拥有高尚的人生境界,关键在于人的“觉解”程度的高低。据此可将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四个等级。 
B.唐代文人自感文意枯索,转向民间学习,从而开拓了小说创作的新方式,丰富了我国的传统文化。 
C.想象不仅对于读者的欣赏是一种必要,对于诗人的创作也是一种必要。可以认为,创造和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象活动。 
D.如果说《呐喊》《彷徨》中的小说是鲁迅对现实社会人生的冷峻的刻画,意在警醒沉睡的国民,那么《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则是鲁迅温馨的回忆,是对滋养过他的生命的人和物的深情的怀念。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句是
A、一位工程师被一家建筑公司招聘后,工作很有起色;另一家建筑公司想用高薪来聘用他,被他婉言谢绝了,他说:“我图的是干一番事业,不是为了钱,在这里,我心情舒畅。”   
B、国际形势怎样,国内形势怎样,涉及政策性的问题该怎么办,不应怎么办,应该经常给大家讲讲。可是有些领导从来不讲,这岂不让大家失望!  
C、按年龄一刀切的做法,已经产生了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据《中国妇女报》报道:女干部40岁以上不招聘,45岁以上不培养,50岁以上不提升重用。    
D、主虚静、尚阴柔,这种内倾情感型的民族审美心理结构决定了中国人的艺术理想,对雅(儒)、妙(道)、悟(佛)的深切体验与不懈追求。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心碎”确有依据
    ⑴“心碎”是对悲伤者的一种最古老的隐喻。如今,“心碎”不再是诗人和哲学家经常用的词汇,而成了一种病症的学名。今年2月10 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刊载美国巴尔的摩市约翰斯·霍普金斯医学院医学系心脏病科的亨特·钱皮恩(Hunter champion)等人的研究报告:悲惨或惊人事件是有可能影响心脏的功能,并且产生类似典型心脏病发的症状,包括有胸痛、呼吸急促与肺积水,他们将这些类似于心脏病的症状称为“心碎综合症”(broken heart syndrome)。尽管这种病例不少,目前仍还没有合适的科学解释。
    ⑵研究人员通过实验证明,“心碎综合症”与心脏病不同。心脏病一般会给病人留下永久的伤害,其病情不易好转;而“心碎综合症” 病人的心脏不会受到永久伤害,通常在经过卧床休息与补充水分,就能够在数日后重拾健康。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