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6250字。

  河池高级中学2020届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语文
  第Ⅰ卷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阅读《荷塘月色》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①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②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③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1. 下面句子加点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时子和花上。(“泻”字富有动感)
  B.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洗“字显出牛乳之清)
  C. 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面在荷叶上。(“面”字赋予主动意识,写出倩影之真)
  D.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弥“字突出荷叶之广之密)
  2. 请赏析文中第①段画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3. “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答案】1. B    2. ①此处使用通感的手法。②表达效果:由嗅觉向听觉转移,把“缕线荷香”比作“渺茫的歌声”,形象地出了荷香时断时续、若有若无、清淡飘渺、沁人心牌的特点。   
  3. ①内容上:用热闹反村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表现出作者仍无法消遣内心的哀愁和苦闷。②结构上,承上启下,承上写出自己沉浸在美景中,心中有淡淡的喜悦;启下自已又回到现实,流靠出淡淡的哀愁。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句中加点字分析。需要联系上下文内容,抓住关键词语分析。B项“显出牛乳之清”错误。结合主语“叶子和花”分析,“洗”应该是写出“叶子和花”在月光映照下一种奶白色而又娇艳欲滴的状态。
  2.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修辞手法赏析及效果分析。首先,明确修辞手法,然后结合语句内容分析,最后点明表达效果。“缕缕清香”应该是从嗅觉方面感知的,“渺茫的歌声”是从听觉方面感知的,这就是通感手法。“缕缕清香”应该是写荷香的,写出了荷香时断时续、若有若无、清淡飘渺。
  点睛: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等各种官能可以沟通,不分界限,它系人们共有的一种生理、心理现象,与人的社会实践的培养也分不开。在通感中,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
  3.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句的作用。“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作用分析,可以从内容和结构方面入手,结合前面内容“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水里的蛙声”分析可知,用热闹反村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寂寞,内心的“颇不宁静”无法排遣。结构上,“热闹是他们的”,作者也感受到这种热闹,领略这荷塘四周的美景了;“我什么也没有”,内心的失落,淡淡的哀愁。从全文来看,下面主要写江南采莲的事情,承上启下作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瞬息与永恒的舞蹈
  张抗抗
  ①那盆昙花养了整整六年,仍是一点动静没有。年复一年,它无声无息地蛰伏着,枝条一日日蓬勃,窗台上放不下了,怜它好歹是个生命,不忍丢弃,只好把它请到阳台上去,找一个遮光避风的角落安置了,只在给别的盆花浇水时,捎带着用剩水敷衍它一下。心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