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2017-2018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短篇小说欣赏练习打包20份
2017-2018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短篇小说欣赏练习:1 《柳毅传》_传奇的爱情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短篇小说欣赏练习:10 《家庭女教师》_向内心世界掘进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短篇小说欣赏练习:11 《二路电车》_尘埃里开出的花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短篇小说欣赏练习:12 《喀布尔人》_一样的父爱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短篇小说欣赏练习:13 《小径分岔的花园》_行走在时间的迷宫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短篇小说欣赏练习:3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_理想幻灭的女性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短篇小说欣赏练习:4 《狂人日记》_现代白话短篇小说开山作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短篇小说欣赏练习:5 《封锁》_陌生的视角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短篇小说欣赏练习:6 《游园惊梦》_融合传统与现代的艺术技巧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短篇小说欣赏练习:7 《哦香雪》_穿越复杂的单纯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短篇小说欣赏练习:8 《一个文官的死》_苦涩的笑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短篇小说欣赏练习:9 《热爱生命》_生命之歌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短篇小说欣赏练习:第二单元过关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短篇小说欣赏练习:第三单元过关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短篇小说欣赏练习:第四单元过关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短篇小说欣赏练习:第一单元过关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短篇小说欣赏练习:阶段检测(二)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短篇小说欣赏练习:阶段检测(一)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短篇小说欣赏练习:综合检测(二)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短篇小说欣赏练习:综合检测(一) Word版含答案.doc

  课时训练1 《柳毅传》:传奇的爱情
  一、夯基训练
  1.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顾视之 ②相如顾召赵御史 ③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 ④客何为者也
  A.两个“顾”字相同,两个“客”字不同
  B.两个“顾”字相同,两个“客”字相同
  C.两个“顾”字不同,两个“客”字不同
  D.两个“顾”字不同,两个“客”字相同
  解析①②“回头”;③名词用作动词,“旅居他乡”;④“客人”。
  答案A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
  A.幸为少尽缱绻    
  B.命酌互举,以款人事
  C.幢节玲珑,箫韶以随
  D.明珰满身,绡縠参差
  解析B项,人事:古义,礼节;今义,人员安排。
  答案B
  3.下列全都表现钱塘君脾气暴躁的一组是(  )
  ①以其勇过人耳 ②疾告宫中,无使有声 ③昔尧遭洪水九年者,乃此子一怒也 ④天坼地裂,宫殿摆簸,云烟沸涌 ⑤愿得生归,以避复来 ⑥俄而祥风庆云,融融怡怡
  A.①②  B.③④  C.⑤⑥  D.③⑤
  解析①不是表现,而是洞庭君直接说出来的。⑤写柳毅害怕,是反衬。⑥是回来时的和乐情景。
  答案B
  二、延伸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7题。 (导学号51820036)
  韩凭妻
  宋康王舍人韩凭,娶妻何氏,美。康王夺之。凭怨,王囚之,论为城旦。妻密遗凭书,缪其辞①曰:“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②。”既
  ……
  课时训练3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理想幻灭的女性
  一、夯基训练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导学号51820005)
  (1)在他看来,成为别人的子公司少了一些独立企业的自主权,但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这种    的方式不仅有赚头,还能保住翻身的资本。
  (2)如果弄虚作假、    ,必然会为了一个谎言而去进一步编造谎言,不但要付出更多的精力,还要承担更多的风险。
  (3)陈毅交代随行的廖承志:“要搞好围棋团和你个人的活动,不过,后者要顺乎自然,    ,不要操之过急。”
  A.借风使船  见风使舵  见机行事
  B.见风使舵  借风使船  见机行事
  C.见机行事  见风使舵  借风使船
  D.见机行事  借风使船  见风使舵
  解析“借风使船”比喻借用别人的力量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见风使舵”比喻态度、做法等跟着情势转变方向(含贬义)。“见机行事”形容看情况办事情。(1)句由“成为别人的子公司”“保住翻身的资本”可知应用“借风使船”;(2)句选贬义词“见风使舵”;(3)句应用“见机行事”。
  答案A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青少年是上网人群中的主力军,但最近几年,在发达国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也纷纷“触网”,老年“网虫”的人数激增。
  B.据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初步鉴定,这头金色牦牛是世界上新发现的一种野生动物,并命名为“金丝牦牛”。
  C.近年来,在秀丽的南粤大地上,拔地而起的九州城、海南琼苑、风城大厦等一批多功能新型建筑物,令人流连忘返,构思奇特,巧夺天工。
  D.水果营养丰富,但是它的表面常常黏附着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和农药,所以食用水果应该洗净削皮较为安全。
  解析B项,语序不当,“新发现的一种野生动物”应改为“发现的一种新的野生动物”;陈述主语不一致,“金丝牦牛”是被命名的,修改为
  ……
  综合检测(一)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历史上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类活动特别是农牧业生产活动引起的对森林、水源及动植物等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破坏。从远古时期起,我们的祖先就开始有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思想。这种思想,常常是不自觉的、甚至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周代,人们就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活动。先秦时期,人们对生物资源的保护由不自觉的、模糊的阶段逐渐地发展到自觉的、比较清楚的阶段。
  西周时期颁布的《伐崇令》规定:“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这是我国古代较早的保护水源、森林和动物的法令,而且极为严厉。西周政府把对人口居住环境的考察和保护列入了西周的朝政范围。春秋时期的管仲、战国时的荀子都曾明确提出过保护生物资源的主张。先秦关于保护生物资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唐代不仅把山林川泽、苑圃、打猎作为政府管理的范围,还把城市绿化、郊祠神坛、五岳名山纳入政府管理的职责范畴,同时还把京兆、河南二都四郊三百里划为禁伐区或禁猎区,这就从管理范围上超过了先秦时期。
  宋代,特别是北宋,也相当重视生物资源的保护,并注重立法保护,甚至以皇帝下诏令的方式,一再重申保护禁令;同时,还命令州县官吏以至乡长里长之类的基层官吏侦察捕拿违犯禁令的人,可见其认真程度及执法之严。从宋代起,人们对围湖造田导致蓄泄两误、乱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的问题已经有所觉察,表明当时的有识之士对新出现的环境问题相当敏感。明代对山林川泽的保护一直到仁宗时,都承袭前代的有关规定进行管制,而且范围相当广泛。到仁宗时,为了缓和“工役繁兴,征取稍急”的困难局面,减轻人民负担,就开始放弃或部分放弃了管制措施。
  元朝对环境的破坏是历朝历代甚至世界罕见的。蒙古人对适合耕地的环境进行大面积的破坏和荒废,由于蒙古人不适应中国古代的山水环境,所以强制破坏了经年已久的森林和水土。大面积地改变所处环境的作物和物种,大面积地放牧加剧了北方土地的荒芜化。清代人口猛增,又开放了东北、西北及江南许多草原或山地,垦为农田,造成草原退化、沙漠扩展及林木破坏与水土流失,环境遭到进一步破坏。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已经看到了问题的所在,并提出了切中时弊的警告,但是,所有这些警告并未引起清王朝的重视,不合理的垦殖仍在继续进行,给中国的环境带了巨大的灾难。新中国成立之后一段时期,也是盲目地垦荒,扩展农田,造成现在的土地沙漠化严重。历史一再重演,我们要吸取教训,保护环境。
  (沈雅婷《中国古代的环境保护措施》,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远古时期起,我们的祖先就开始有了一些不自觉的、甚至带有迷信色彩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思想。
  B.西周时颁布的《伐崇令》中的一些规定是我国古代较早的保护水源、森林和动物的极为严厉的法令。
  C.先秦时期,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活动,已由不自觉的、模糊的阶段发展到十分自觉、清楚的阶段。
  D.先秦保护生物资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唐代关于环境保护的思想和做法对其有一定发展。
  解析C项,“十分自觉、清楚的阶段”与原文不符。原文是“先秦时期,人们对生物资源的保护由不自觉的、模糊的阶段逐渐地发展到自觉的、比较清楚的阶段”。
  答案C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西周和唐代,政府都曾经把对环境的保护列入政府管理的范围,这体现了统治者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B.宋代的统治者相当重视环境保护,他们都通过立法方式和皇帝下诏令的方式加强对生物资源的保护。
  C.元朝的蒙古人不适应当时的环境,对耕地、森林、水土、物种等的破坏是历朝历代甚至世界罕见的。
  D.清代统治者对有识之士的警告没有重视,仍在继续不合理的垦殖,给中国的环境带了巨大的灾难。
  解析B项,“都”表述过于绝对。原文是“宋代,特别是北宋,也相当重视生物资源的保护,并注重立法保护,甚至以皇帝下诏令的方式,一再重申保护禁令”。
  答案B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宋代和清代的一些有识之士对环境问题已经有所察觉,他们也看到了一些新出现的环境问题。
  B.唐代、宋代、明代关于环境保护的制度既承袭了前代的有关规定,又在管制范围上有所扩大。
  C.元、明、清三代,以及新中国成立初期对环境的忽视和破坏都是为了解决现实困难,做法也是合理的。
  D.古代的环保观念在现代仍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我们要吸取教训,保护环境,不要让历史重演。
  解析C项,“做法也是合理的”不符合文意。
  答案C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
  活  着
  喜春来
  男人的病是突然发作的,病情危急。女人急得手足无措。
  我叫女人在手术单上签字,女人的手抖抖的,捏不住笔。
  医生,求求您,一定要把他治好。不管花多少钱,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