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小题,约13330字。
中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三次统测
语 文
命题人: 审题人:
本试卷共8页,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经典建构的内部要素
童庆炳
文学经典就是指承载文学之“至道”和“鸿论”的各类文学典籍。不过,文学经典不
是被某个时代的人们确定为经典后就永久地成为经典,而是一个不断的建构过程。在文学
经典被建构的时候,意识形态像一只无形的手,形响着文学经典的建构。但我们不能认为
文学经典建构的决定性因素就是意识形态的变动、文化权力的变动,而与作家、作品的状
况无关。实际上,文学经典建构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作品内部要素对于建构文学经
典有着重要意义。
首先,文学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是建构文学经典的基础。如果一部完全没有艺术价值
的艺术作品;它所描绘的世界、所表现的感情,真的不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心理共鸣,
不能满足读者的期待视野,即使意识形态和文化权力如何“操控”,最终也不可能成为文
学经典。反之,能够建构为文学经典的作品,总是具有相当的艺术水准和价值,能够引起
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心理共鸣。清代产生的人情世态、才子佳人小说很多,如《平山冷燕》
《玉娇梨》等,这些作品并没有成为经典,只有《红楼梦》被后世建构为文学经典,这难
道不是与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密切相关吗?
在作品艺术价值方面,还必须考虑到某些文学经典写出了人类共通的“人性心理结构”
和“共同美”的问题。就是说,某些作品被建构为文学经典,主要在于作品本身以真切的
体验写出了人的情感,这些情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关键所在,容易引起人的共鸣。如上个
世纪五六十年代,李煜的词也被列入文学经典,这与意识形态和文化权力并无密切的联系,
李泽厚认为:“作者李煜怀着一种悔罪的心情企望着出世的‘彻悟’和‘解脱’,但同时却
又恋恋不舍,不能忘情于世间的欢乐与幸福,作者痛苦、烦恼、悔恨,而完全没有出路。
这种相当错综复杂的感触和情绪远远超出了狭小的个人的‘身世之戚’的范围,而使许多
读者能从其作品形象中联想和触及到一些带有广泛性质而永远动人心弦的一般的人生问
题,在情感上引起深切的感受”,此言得之。
其次,文学作品言说空间的大小,也是文学经典建构的必要条件。文学作品本身描写
世界是否宽阔,作品所蕴含的意味是否深厚而多义,对文学经典的建构是十分重要的。如
果作品的思想意义比较狭小,就算是一部长期被列为文学经典的作品,也可能经不起意识
形态风暴的摧残而被淘汰出局。反之,如果我们面对的作品思想意义比较开阔,可供挖掘
的东西很深厚,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某部作品“说不尽”,那么,虽有意识形态风暴和文化
权力的横行,也可能出现“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情形,从而在“文学经典”里立稳脚跟,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西方的莎士比亚和中国的曹雪芹。由于《红楼梦》所描写生活的广度和
深度达到极致,艺术表现的客观性与主观性所产生的巨大张力等,它成为一部具有广阔
阐释空间的作品,经得起不同意识形态的冲刷和解释。
总之,我们承认意识形态和文化权力对于文学经典建构的巨大作用,但那种认为意识
形态和文化权力决定一切的观点,由于忽略了作品内部要素的重要作用,因而是不可取的。
(节选自《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2卷第5期,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学经典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处于不断被建构的过程中。而意识形态就是影响文学经典建构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
B.除了意识形态与文化权力,作品内部要素也就是艺术价值和言说空间,对文学经典的建构也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C.不能建构为文学经典的作品,往往缺乏艺术水准和价值,不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心理共鸣,也不能满足读者的期待视野。
D.相比于清代的一些才子佳人小说没有成为经典,而《红楼梦》被建构为经典,这证明了意识形态对文学经典的建构不是决定性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作品艺术价值除了艺术水准和引起共鸣等之外,还包括考虑某些作品是否写出了人类共通的“人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唐临,京兆长安人,周内史瑾孙也。其先自北海徙关中,伯父令则,开皇末为左底子,坐谄事太子勇诛死。临少与兄皎俱有令名。出为万泉丞。县有轻囚十数,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临曰:“明公若有所疑,临请自当其罪。”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地,与之约,令归系所。囚等皆感恩贷,至时毕集诣狱,临因是知名。
再迁侍御史,奉使岭外,按交州刺使李道彦等申叩冤系三千余人。累转黄门侍郎,加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