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八“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课件试题)(打包15套)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八“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专题整合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20171222160.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八“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20171222153.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八“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201712221166.ppt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八“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20171222154.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八“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201712221167.ppt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八“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20171222155.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八“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201712221168.ppt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八“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苏幕遮碧云天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20171222156.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八“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苏幕遮碧云天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201712221169.ppt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八“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踏莎行候馆梅残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20171222157.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八“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踏莎行候馆梅残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201712221170.ppt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八“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20171222158.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八“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201712221171.ppt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八“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专题检测八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20171222159.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八“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专题整合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201712221172.ppt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一、词人名片
  柳永(?~约1053),初名三变,字景庄,后更名永,字耆卿,行七,故人称柳七。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居崇安(今属福建武夷山)。初考进士,未取。五年后再考又未取。他忍不住发了牢骚,写下了著名的《鹤冲天》,广为流传。三年后再考,好不容易过关,发榜前却被宋仁宗给勾掉了,绝望之极,流落民间,专写歌词。47岁,终于登进士第,终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晚年流落不偶,病疫于润州(今江苏镇江),寄柩僧寺。二十余年后,王安礼知润州,出资葬于北固山。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专业”作家,对北宋词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与影响,是婉约派代表作家。他的词长于铺叙,工于写景言情,讲究章法结构,词风真率明朗,语言流畅自然,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其词在当时流传甚广,有所谓“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说法。其词反映了中下层市民和自己身世穷愁之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有《乐章集》传世。
  二、诗词故事
  奉旨填词柳三变
  柳永原名三变。少年时去汴京应试,经常跟歌妓们一道生活,狂放不羁,以擅长写“淫冶讴歌之曲”闻名,他写了一首《鹤冲天》,末句是“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据说考进士时,曾因此而被宋仁宗黜退:“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致使仕途坎坷。此后柳永便干脆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三、文题背景
  此词调从唐教坊大曲《甘州》截取一段改制而成,因全词前后两片共八韵,故名“八声”。柳永一生流落不遇,谙尽漂泊滋味,故其长调慢词“尤工于羁旅行役”。这首《八声甘州》是暮秋所作,是柳永词慷慨秋悲和婉约别情结合得最为出色的一首。
  一、诵读,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
  提示 这首词从一“望”字出发,而归结于一“归”字,登高临远之思,羁旅行役之愁尽融入浓重的秋色中。上片写望中所见,层层铺叙萧瑟秋景,反复渲染生命摇荡无常的悲哀。下片由景入情,写望中所思,由苍莽悲壮转回低徊沉吟。
  二、悟读,诗情画境
  烟花柳巷,三月桃红,柳永斜披大红对襟,鼓瑟吹笙。有绿衣少女手执牙板,唱十八岁的心曲,缱绻一支。又有谁知词人无奈?柳永无奈,无奈便作些小令长调,唱给大人先生,落款一句“奉旨填词柳三变”。吴越都会杭州城里,西子湖畔试调弦,金主舞狼牙棒而来,便作些执手相看,泪眼人对泪眼人,泡制一种烈酒,非到晓风残月才能清醒。对江山如画,唱歌舞升平。不历乱世英雄陌路,词人也陌路。于通幽曲径上,柳永款步而来,浮名便作了浅斟低唱。难怪困惑便成词,溢于笔端,也成了千古绝唱。
  三、品读,鉴赏评析
  1.柳永所写长词慢调,善于在许多转折的地方,安排一些强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一、词人名片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的领袖,一代文宗,“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利用自己知贡举的权力地位举荐人才,当时几乎所有的著名文学家都曾得到过他的帮助。他让梅尧臣、苏舜钦、曾巩名高位显,对王安石两次加以推荐,“三苏”更是因他的推荐和鼓吹而名动海内。他又是史学家,与宋祁同修《新唐书》,独力完成《新五代史》。他还开了宋代笔记文的先声,是散文赋的开山作者。
  欧阳修的词作虽然也主要是走五代词人的老路,但新变的成分要多些。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词所开辟的方向,进一步用词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二是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
  在宋代词史上,欧阳修还是主动向民歌学习的第一人,由此也造就了其词清新明畅的艺术风格,歌咏杭州西湖的十首《采桑子》就集中体现出这种风格特征。词集为《六一词》。
  二、诗词故事
  欧阳修倡考场朴素流畅的文风
  在欧阳修的时代,科考场中有所谓“太学体”(国子学中流行的文体),其代表人物为刘几,文风近于奇崛雄肆甚至险怪僻涩。欧阳修为了提倡一种朴素流畅的文风,嘉祐二年主持科举时,将刘几的文章用红笔从头至尾,一下抹倒,“判大纰缪字榜之”,并将“凡为新文者,一切弃黜”。这激起举子哗变,群聚嘲骂,甚至在大街上拦住欧阳修的马车哄闹,而欧阳修不为所动,终于使“场屋之习,从是遂变”。
  三、文题背景
  1.章台路。汉代长安有章台街,多妓馆,京兆尹张敞无威仪,罢朝后常走马过章台街游乐。后以章台路代指歌妓聚居的烟花柳巷。
  2.安徽滁州醉翁亭有副对联为“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翁”指欧阳修,“亭”本无名,因“醉翁”在此宴饮宾客,兴之所至,命曰“醉翁亭”。
  一、诵读,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
  提示 本词写深闺少妇的暮春愁思,词意殊怨。起句三叠“深”字,烘托出庭院的沉寂幽邃,亦暗示佳人高墙幽闭的孤寞。次接杨柳堆烟、帘幕无数,正见其景“深”。往下,倚高楼而望章台,掩重门而留暮春,含泪眼而问落花,逐次曲转出人物内心的怨
  ……
  专题八“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
  婉约词
  婉约,宋词中与豪放相对的一个流派,因明人张纟廷有“少游多婉约,子瞻多豪放”之说而得名。婉约一词的含义:婉,委婉柔丽也;约,精练清简也。其代表人物是秦观、柳永、李清照等。还有欧阳修、晏殊、晏幾道、贺铸、周邦彦等词人。无论是作者队伍、作品数量还是作品的影响力,婉约词派是词史的主流。
  婉约词派继承晚唐以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的传统,词作多取材于男女恋情、离情别绪,在艺术上多讲求含蓄蕴藉,严守音律;风格婉约绮丽,语言精丽而清新。如柳永的词,不外乎羁旅行役、男欢女爱、离愁别绪、浅斟低唱。
  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婉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如《弇州山人词评》以李后主、柳永、周邦彦等词家为“词之正宗”,就代表了这种看法。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无不从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响。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唐宋时期的两大诗文流派,其中婉约派以李清照为首,与以辛弃疾为首的豪放派形成鲜明对比。
  在鉴赏古诗词时,说“婉约”,已不再局限于宋词中的“婉约派”,也可指具有“婉约”风格的诗和曲等。
  古诗中的“炼字”
  一、理论讲解
  本专题诗歌中《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中的“云破月来花弄影”,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其中的炼字艺术十分典型,它属于高考中“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考点范畴。下面我们就这种炼字艺术作较为详细的讲解。
  从大的范围来说,古典诗歌的炼字不出炼实词与炼虚词两个方面:
  (一)炼数量词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把诗僧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使“一枝”与“早”意丝丝入扣,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
  (二)炼形容词
  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此二联像一幅巨大的风景画,形象地描绘了塞外辽阔苍凉的景象。“直”字展现一种挺拔坚毅之美;落日之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