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道小题,约10210字。

  九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2017.12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运用(3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拾级(shè)      褒贬(bāo)       连翘(qiào)    玲珑剔透(tì) 
  B.恣睢(suī)      拮据(jù)        精髓(suǐ)     矫揉造作(jiāo)
  C.绮丽(qǐ)       隽永(juàn)      跌宕(dànɡ)    言简意赅(ɡāi)
  D.瞥见(piē)      搭讪(xiàn)      恻隐(cè)      越俎代庖(cú)
  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2017年12月14日90高龄的余光中先生安然辞世。先生一生笔耕不辍,《白玉苦瓜》《乡愁》《听听那冷雨》等一系列经典作品展现出汉语的美丽。
  B.清华老院士潘际銮教授做研究孜孜不倦,为中国第一条高铁作出了卓著的贡献。
  C.《至爱梵高•星空之谜》采用纯油画动画这一别出心裁的形式,125位艺术家根据120幅梵高的原作,打造成65000幅油画,让梵高美学成为了一场专属视觉的“流动的盛宴”。
  D.作为扬州迎接2018年省运会、省园博会的一项重要工程,“升级版”的明月湖公园开始对外开放,许多市民趋之若鹜,享受着休闲健身带来的愉悦。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学习知识不容易,运用知识更不容易,很多人把精力用在这方面。
  B.选手们精彩的表现背后,又何尝是他们从小的阅读背诵和长年的储存积累!
  C.一座书房可以温暖一座城市。设施齐全的城市书房,点亮了扬州人的阅读之灯。
  D.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指由教育部门和学校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
  4.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人   本   休   景                          解说:这四个字造字方法各不相同。
  B.高尚情操  长江之滨  一粒种子  辛勤耕耘     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类型相同。
  C.中国于2015年12月发射的“悟空”(DAMPE)卫星在太空中测量到电子宇宙射线的一处异常的波动。                              解说:“中国测量波动”是这个句子的主干。
  D.一只白鹭和一对鸳鸯在植物间嬉戏。那株水蜡烛随风摇摆,把晚秋的情绪点燃。                         解说:这句话有拟人的修辞手法。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关注生命是文学的一个永恒主题。朱自清的散文《绿》,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与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柳宗元的《捕蛇者说》给“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捕蛇者”以深深的同情。
  B.文学创作离不开细节的提炼。《故乡》中闰土“终于恭敬起来了”的神色细节让我们无限感慨;《我的叔叔于勒》中父亲朝母亲“使了个眼色”的细节让我们一再品味。
  C.我们所学的一些文言文选自不同体例的史书。《曹刿论战》选自编年体史书《左传》,《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国别体史书《战国策》,《陈涉世家》节选自纪传体史书《史记》。
  D.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浸染人的心灵。《林中小溪》让我们感受到小溪流向大洋的勇往直前精神。《醉翁亭记》则让我们仿佛穿越到滁州,静静地欣赏太守“与民同乐”的风姿。
  6.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填写相应的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4分)
  博览与精读,是读书的两个法门,二者相得益(zhānɡ),缺一不可。博览是为了兼收并(xù),博采众长,最终为己所用;精读是为了抓住要点,得其精髓,必须专心(zhì)志,反复研读,没有(jié)径。
  7.默写。(每条1分,共8分)
  (1)关关雎鸠,           ▲        .(《诗经•关雎》)
  (2)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       。               (辛弃疾《青玉案》)
  (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       。        (李煜《相见欢》)
  (4)       ▲      ,鸡犬相闻。                        (陶渊明《桃花源记》)
  (5)       ▲      ,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       ▲      ,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7)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乐观旷达,努力坚定自己的人生理想与信念,相信“        ▲        ,        ▲        ”。(用李白《行路难》中的句子回答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