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选修 新闻阅读与实践):阶段检测卷+附录(6份)
阶段检测卷(一).doc
附录二 高考“新闻类”语段压缩.doc
附录三 关于报告文学.doc
附录一 新闻类文本阅读.doc
阶段检测卷(二).doc
阶段检测卷(三).doc
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人教版)
阶段检测卷(一)
(测试时间:150分钟 评价分值:150分)
一、本大题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熟稔/谂知 修禊/楔子 参商/参差 脖颈/颈项
B.纶巾/腈纶 沤肥/讴歌 偏裨/裨益 丰腴/阿谀
C.洿池/污秽 隽秀/隽永 陂池/黄陂 逡巡/唆使
D.攒动/攒钱 彳亍/踟蹰 絮聒/刮目 嫡亲/锋镝
解析:A.rěn/shěn xì/xiē shēn/cēn ɡěnɡ/jǐnɡ;B.ɡuān/lún òu /ōu pí/bì yú;C.wū jùn/juàn bēi/pí qūn/suō;D.cuán/zǎn chì/chí ɡuō/ɡuā dí。
答案:A
2.下列各句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回到家乡,家乡已是破败不堪,只有当年的老门楼依然兀立,与河边的柳树形影相吊。
B.当社会各阶层人士都为受灾的同胞慷慨解囊时,这位据说身价过亿的富豪却细大不捐,引起了大家的议论。
C.日常生活中,平等是人与人之间投桃报李、礼尚往来的前提,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只会使人与人彼此疏离,产生隔阂。
D.我们对高一入校新生进行了一次摸底测试,结果是成绩悬殊,良莠不齐。
解析:A.“形影相吊”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B.“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C.“投桃报李”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D.“良莠不齐”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
答案:C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弊病缠身的陈水扁,在面对法庭审问时,千方百计想办法洗刷自己的罪行,但是大多数人已不再相信他了。
B.2009年伊始,国家再次出台了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一系列激励政策、调控政策和财政保障政策,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C.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以顺利推进的保证,也是成败的关键。
D.中航发动机公司主要致力于大型客机发动机的研制,它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大型飞机配套产业的发展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解析:A.“千方百计”与“想办法”语意重复。B.语序不当,“一系列”应放在“促进”之前。C.两面对一面,“成败”应改为“成功”。
答案:D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前后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
埋伏和照应需要惨淡经营。埋伏处要能轻轻一笔,若不经意;________。要使读者看不出斧凿痕迹,只觉得________,如一丛花,如一棵菜。虽由人力,却似天成。如果看出来这里是埋伏,那里是照应,________。
①照应处要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②照应处要水到渠成,顺理成
……
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人教版)
阶段检测卷(三)
(测试时间:150分钟 评价分值:150分)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履行(lǚ) 框架 (kuàng) 束缚 (sù) 亟待 (jí)
B.面颊(jiá) 俯瞰(kàn) 证券(quàn) 籼稻 (xiān)
C.砧石 (zhān) 玉醅(pēi) 栖迟 (qī) 谂知 (shěn)
D.觊觎 (jì) 谬误(liù) 断垣(yuán) 玉玦(jué)
解析: A.“束”应读shù; C.“砧”应读zhēn;D.“谬”应读miù。
答案:B
[来源:www.shulihua.net]
2.下列语段中,画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前几年听过这样一个民谣:“教育把父母逼疯,房子把口袋掏空,医疗把你提前送终。”这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民谣告诉我们:教育住房医疗已成为压在人民头上的新“三座大山”。到了今年,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这无疑是令人拍手称快的一件喜事。它标志着我国城乡已普遍实施免费义务教育,我国的义务教育政策真正做到了实至名归。
A.啼笑皆非 B.三座大山 C.拍手称快 D.实至名归
解析:A.“啼笑皆非”形容既令人难受又令人发笑,B.“三座大山”比喻我国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三大敌人。此处引申为“压力”;C.“拍手称快”拍着手喊痛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此处不合语境;D.“实至名归”指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业绩,相应的声誉自然就随之而来。
答案:C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防止考生作弊的手段已从道德层面延伸到技术层面,手机探测仪、录像监控设备等将对防止考生作弊起到震慑作用。
B.针对某些国家在南海肆意侵犯我国领土主权,严重损害我国利益,我们没 有理由继续忍让,必要的时候必须亮剑!
C.新能源、光电子等名词已经成为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口头禅,但也有 人提出质疑: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否只是后危机时代的美丽光环?
D.记者从国防科工局获悉,我国探月工程研制取得重大进展,工程二期“嫦娥三 号”任务正式由初样研制转入正样研制阶段,嫦娥三号探测器计划2013年发射,将进行月球软着陆探测与月面巡视勘探。
解析:A.不合逻辑,应将“将对防止考生作弊起到震慑作用”改为“将对考生作弊起到震慑作用”;B.成分残缺,在“利益”后加上“的行径”;C.搭配不当,应将“质疑”改为“疑问”。
答案:D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国际关系中,人们以“钱”炒“钱”,“钱”越炒越热,终于升腾为“泡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货币符号化电子化的时代,我们要格外小心。
①索罗斯们就是这样,在制造泡沫和泡沫破灭之间逞能
②短期资本大进大出,是东亚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
③他们有资本,有手段
……
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人教版)
一、掌握新闻文体的相关知识
(一)新闻的文体知识
1.新闻的定义: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 实的及时报道。
2.新闻的分类: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包括——消息、通讯、特 写、电视新闻等体裁;狭义的专指消息。
3.新闻的文体特点:
(1)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2)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讲话”。
(3)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
①标题: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形式有单行标题,多行标题。
多行标题——引题 (引标):交待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等。
正题(主标):对一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来源:www.shulihua.netwww.shulihua.net]
副题(副标):往往是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
②导语: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写法常见的有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等。
③主体:对导语内容进行展开和补充,是消息的躯干。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按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层次。
④结语: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有的消息,事实说清楚了,就不需要结尾。它可对全文内容作概括性小结;可用带有启发激励性的语言作结;可对发展趋势作预测;可提出值得深思的问题。[来源:www.shulihua.netwww.shulihua.net][来源:www.shulihua.net]
4.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消息的文体知识
1.消息的定义:是用概括性的叙述方式,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具有新闻价值 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
2.消息的特点:(1)真——真实准确,有根有据,用事实说话。 (2)新——内容要新,新人新事,从新角度说话。(3)活——生动活泼, 鲜明生动,用形象说话。 (4)短——篇幅短小,中心一个,用重点说话。
3.消息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语。
4.消息的要素:消息(也叫新闻或报道)有五要素,又称“五个W”,即:“何时”(When)、“何地”(Wh ere)、“何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