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人教版)练习22份打包 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年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人教版)练习:第一单元1《三国演义》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年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人教版)练习:第八单元15《子夜》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年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人教版)练习:第八单元16《骆驼祥子》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年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人教版)练习:第二单元3《西游记》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年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人教版)练习:第二单元4《聊斋志异》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年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人教版)练习:第九单元17《红旗谱》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年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人教版)练习:第九单元18《红高梁》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年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人教版)练习:第六单元11《呼兰河传》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年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人教版)练习:第六单元12《长恨歌》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年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人教版)练习:第七单元13《小二黑结婚》(节选)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年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人教版)练习:第七单元14《平凡的世界》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年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人教版)练习:第三单元5“三言”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年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人教版)练习:第三单元6《红楼梦》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年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人教版)练习:第四单元7《儒林外史》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年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人教版)练习:第四单元8《官场现形记》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年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人教版)练习:第五单元10《白鹿原》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年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人教版)练习:第五单元9《家》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年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人教版)练习:第一单元2《水浒传》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年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人教版)练习:阶段质量检测二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年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人教版)练习:阶段质量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年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人教版)练习:阶段质量检测四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年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人教版)练习:阶段质量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doc
第一单元 历史与英雄
1 《三国演义》
曹操献刀
英雄挥刀,文人泼墨。你却刀笔合一,慷慨悲凉,被之管弦,皆成文章。从青州发轫,三十万大军,犹如铿锵沉雄的诗句,浩浩荡荡,嘈嘈切切。在青丝大环刀的召唤下,灵动而有序地书写,战马萧萧,刀光剑影,中原大地,一片狼烟升腾。滚滚长江东逝水,一切风云成飞花,当三国的大幕沉重地合上,试问天下,谁是英雄?寂静处,唯有你还在壮怀激烈,辞赋依旧: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美字体 朝 辞 白 帝 彩 云 间 , 千 里 江 陵 一 日 还 。
赏美文
论曹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题记
从古至今,曹操在万人的心中褒贬不一。易中天评价他说:“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
曾经我学过很多关于曹操的故事,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梦中杀人”了。曹操生性多疑,生怕遭人暗算,扬言谁若在他熟睡时靠近卧榻,即使在梦中也能被发现。一日,曹操假装睡觉,故意没盖被子,一个侍奉的人好心去给他盖被子,结果被一跃而起的曹操杀害。此后,再也没人敢靠近曹操的卧榻了。
曹操的多疑是众所周知的,《三国演义》把他的这点性格描写的淋漓尽致。有人说曹操善于玩弄权术,狡诈奸猾,这不无根据。在他年少的时候,“游荡无度”招致了他叔叔的不满,他叔叔便向他父亲反映了这问题。曹操担心自己会受到父亲的惩罚,便心生一计。一日曹操远远看见叔叔迎面而来,便装出一副眼歪嘴斜之相。叔叔见了大吃一惊,忙上前问他怎么回事,曹操说自己是中风了。于是叔叔赶忙去告诉曹操的父亲,待他父亲见到曹操时,曹操也恢复了常态。曹操说:“我并没有中风,是叔叔不喜欢我,污蔑我。”从此叔叔再向曹操父亲告状,曹操父亲也不相信了。曹操的奸诈自少时就可见一斑。
他在历史上的功绩不可磨灭。他不仅是一个军事家,更是一个文学家。“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是他对平民百姓命运多舛的感叹;“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他对功业未成的慨叹;“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是他广揽天下贤才、虚怀若谷的胸襟;“驾六龙,乘风而行”是他的豪迈雄壮之气。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曹操被指控作为奸猾小人,背上了一生的骂名,他作恶多端,是有该谴责的地方。但我们不该以如今的观念去看待一千八百年前的曹操。在东汉乱世中,他霸权一方实属不易,他是当之无愧的一代豪杰!
英雄,曹操也。
(有删改)
……
第八单元 人在都市
15 《子夜》
吴老太爷进城
《子夜》不仅顾及到社会空间上的全景展现,而且更注意到社会结构的全景式表层模拟。他把每一个都作为他所属的阶级的“标本”来塑造。写出他们所具有的社会角色特性。像吴荪甫、赵伯韬等不同类型的资本家,像吴老太爷、曾沧海等不同特点的地主。像李玉亭、范博文等不同模式的知识分子,既是“单个人”,又都是带有特指意义的社会角色。他们个人的命运事实上反映了某一社会群类的基本状况。在进行大规模的全景式描写时,茅盾注意在具体的情节安排上虚实结合、远近结合,因为这样才能显示出作品的色彩与波澜,也才符合生活的实际。
美字体 故 人 西 辞 黄 鹤 楼 , 烟 花 三 月 下 扬 州 。
赏美文
鲁迅谈《子夜》很是刻薄
梁迎春
《子夜》是茅盾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反映了旧中国矛盾重重的社会现实,在1933年出版发行即引起强烈反响。鲁迅认为国内文坛仍受压迫及反对者趁势活动外,亦无甚新局,但对茅盾作的三十余万字《子夜》的出现,还是感到由衷欣喜的,因为两三年间并无别的大作出现。
鲁迅说的有些牵强,因为他还没有读到《子夜》,自然不能妄自评论。那么鲁迅读了之后,又是作何感想呢?鲁迅在1933年12月致吴渤的信中说,《子夜》诚然如来信所说,但现在也无更好的长篇作品,这只是作用于知识阶级的作品而已。能够长久的东西,我也举不 出。想必鲁迅拜读之后,有了些许的叹息,否则怎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但是鲁迅却没有道明其中的缘由何在,給我们留下了一团迷雾。
《子夜》的创作背景是1930年的春末夏初,当时的政局比较混乱,国民党内部发生混战,共产党领导下的武装起义势已燎原。欧洲经济恐慌让民族工业濒于破产,导致民族资产阶级加强了对工人的剥削。茅盾提笔酝酿《子夜》正赶上这几件大事,他的本意是想通过农村与城市红色革命的发展,来反映这个时期中国革命的整个面貌,可这样大的发展绝非茅盾所能胜任的;对李立三的错误路线是有批判的,也不够深入。我想这就是鲁迅叹息的主要原因所在,也正是茅盾写到后来,只好放弃的原因。
茅盾说,他当时的野心很大,打算一方面写农村,一方面写城市。当时农村非常不安定,资金便向城市集中,可实际上却是农村经济的破产,降低了农民的购买力,因而市场存在不稳定性。茅盾是在“一二八”以后,才将《子夜》完稿的。历经时间太久,连他自己都没有勇气了,最终只写城市而不写农村
……
阶段质量检测一(第一、二单元)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基础演练(20分,每小题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氽着(tǔn) 讥诮(qiào)
酒馔(zuàn) 战战兢兢(jīnɡ)
B.迤逦(yǐ) 谗言(chán)
怂恿(cǒnɡ) 安然无恙(yànɡ)
C.憎恶(zènɡ) 庇祐(bì)
睨视(nì) 力能扛鼎(kánɡ)
D.茶峒(dònɡ) 央浼(měi)
喧阗(tián) 怏怏不乐(yànɡ)
解析:A项,“馔”应读“zhuàn”;B项,“怂”应读“sǒnɡ”;C项,“憎”应读“zēnɡ”,“扛”应读“ɡānɡ”。
答案:D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宋人画雪常不用铅粉,________把背景用墨衬黑,一层层________,留出山头的白,树梢的白,甚至花蕾上的白,虚实映衬,意境悠远。
(2)因为睡不着,打开窗帘,遥望夜空,________满天,斜月晶莹,薄雾似轻纱漫卷,__________。我思念那个小山村,那个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A.而是 点染 星汉 如梦如幻
B.总是 浸染 星云 如诗如画
C.却是 绘染 星光 诗意盎然
D.只是 渲染 星斗 诗意朦胧
解析:“而是”一般与“不是”对应;“总是”,无例外地;“却是”,表示转折;“只是”,仅仅是。根据语境,第一空,应用“只是”。“点染”,绘画时点缀景物和着色,也比喻修饰文字;“浸染”,液体渗入而使染上颜色;“绘染”,绘画染色;“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第二空,从语意和搭配上看,“渲染”更恰当。“星汉”,指银河;“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云雾状天体;“星光”,星的光辉;“星斗”,星的总称。由“满天”“斜月晶莹”可推知第三空,应是“星斗”。“如梦如幻”,强调梦幻;“如诗如画”,强调美;“诗意盎然”,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十足的美感。第四空,结合前面“薄雾似轻纱漫卷”,应用“诗意朦胧”,它强调朦胧的美感。
答案:D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国硅谷”周边人文气息浓厚,消费者文化水平高,高校众多,使得房地产开发商在开发过程中都将环境的开发放在首要位置。
B.作为一个伟大的文学家,契诃夫的伟大功绩在于重建并改造了传统小说的“戏剧性”结构。
C.随着社会意识的进步、法制的健全,脑死亡法、安乐死法等法令法规的出台将由不可能变为不是不可能。
D.对于南京市“电脑摇号”的“小升初”政策,
……
阶段质量检测三(第五、六单元)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基础演练(20分,每小题5分)
1.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釉子(yòu) 剐蹭(ɡuǎ)
锃亮(zhènɡ) 笑靥(yǎn)
B.滹沱(hū) 趵土(bào)
歆羡(xīn) 放饷(shǎnɡ)
C.血痂(jiā) 捋住(luō)
痉挛(jìnɡ) 肩胛(jiǎ)
D.胡髭(zī) 下颏(kē)
杉木(shān) 鼓槌(chuí)
解析:A项,“锃”应读“zènɡ”,“靥”应读“yè”;B项,“趵”应读“bō”,“饷”应读“xiǎnɡ”;D项,“杉”应读“shā”。
答案:C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政府与网友对保障房的态度判若云泥,政府推襟送抱,网友却束之高阁,保障房的兴建并未给“夹心层”带来多少欣慰。
B.尽管每到年底都会被不少投资者翻出旧账指出多数机构预测不准,但每年各大机构都重兵布局,比拼策略,发出一份份洋洋洒洒的报告。
C.距离1987年的电影《红高粱》已经26年,莫言表示,希望电视剧《红高粱》能够与时俱进,将今天的生活气息、今天人们的价值观念在作品中进行展示。
D.航天员将在天宫一号中生活和工作数日,为将来在永久性空间站内工作未雨绸缪,中国希望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将独立维护的空间站送入轨道的国家。
解析:D项,未雨绸缪: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不合语境,语境中只有做准备的意思,并不强调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前采取预防措施。
答案:D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美丽中国》以歌舞为主,融入京剧演唱、茶艺表演、少林武术等元素,加上奇幻的灯光、震撼的音响,一幅美丽中国的大写意,声光舞影流溢着浓郁的中国情。
B.据中央气象台最新消息证实,强台风“天兔”目前处于距离香港东偏南方向约385公里的南海东北部海面上,近中心最大风力15级,风速约48米/秒,广东局部海岸大风防御等级将达11级以上。
C.弄权之际,何其洒脱;获罪之时,纤毫分明。这一案件的宣判警示:有贪必肃,有腐必惩,不管官有多大,权有多重,一样难逃法律制裁。
D.许多人认为应该在高等教育、企业界创造几个皇马、曼联式的“王朝”,这等于把这些“王朝”摆在了不需要竞争的位子上,给了它们更大的犯错误、维持更长时间的无效率,使他们表现再差也不可能被淘汰。
解析:A项,成分残缺,可在“一幅”前面加“构成”。B项,句式杂糅,“据中央气象台最新消息证实”删除“证实”或“据”;不合逻辑,“将达11级以上”描述有误。D项,成分残缺,“给了它们更大的犯错误、维持更长时间的无效率”缺少宾语中心语,在句末加上“的空间”。
答案:C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数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最根本的特征是它表达了一种探索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人总有一个信念:宇宙是有秩序的 ②可是,离开了这种探索精神,数学是无法满足人的物质需要的 ③因此人应该去探索这种深层的内在的秩序,以此来满足人的物质需要 ④数学的出现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物质生活需要 ⑤数学家更进一步相信,这个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