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210个字。

  《庭中有奇树》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学会从意象入手体会诗歌意境和情感;背诵此诗;了解《古诗十九首》。
  2、过程和方法:
  (1)诵读法:反复诵读体味文中优美的语言,提高语言感受能力。
  (2)品读法:就是精读、深读,从不同的角度,或选点,或铺面,对文章进行品评赏析,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与用心,看出文中的美点妙要,品出力透纸背的意蕴。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文中人物内心悠长细腻真挚的情感,了解古人朴素自然的情感,从中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难点
  1、 学习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
  2、 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3、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1、查找相关资料
  2、课前做好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语:(ppt展示)“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人代冥灭,而清音独远,悲夫!”--钟嵘《诗品》
  “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刘勰《文心雕龙•明诗》
  “兴象玲珑,意致深婉,真可以泣鬼神,动天地”--胡应麟《诗薮》
  大家知道以上这些评价指的是什么吗?对,它们都是后来人对古诗十九首的评价,看了这些评价,我想大家都对古诗十九首产生了一定的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诗歌会让不同朝代的一流诗评家都对其有如此高的评价呢,下面,就由我带领大家通过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庭中有奇树》来领略古诗十九首那数百年依然璀璨的魅力。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古诗十九首简介(ppt展示)
  引入:大家知道吗?其实《古诗十九首》原本并不是一个文集,也不是同一个作者所写,但是为什么我们现在却统称为《古诗十九首》呢?它们的作者是谁?什么时候写的?它们又是在什么时候合成一个文集,变成我们现在看到的《古诗十九首》呢?他在中国的古代文学中又占有怎样的重要地位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1、题解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作者已经无法考证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古诗十九首》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
  2、作者和写作年代
  关于《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和时代有多种说法,《昭明文选•杂诗•古诗一十九首》题下注曾释之甚明:“并云古诗,盖不知作者”。曾有说法认为其中有枚乘、傅毅、曹植、王粲等人的创作,例如其中八首《玉台新咏》题为汉枚乘作,后人多疑其不确。今人综合考察《古诗十九首》所表现的情感倾向、所折射的社会生活情状以及它纯熟的艺术技巧,一般认为它并不是一时一人之作,它所产生的年代应当在东汉顺帝末到献帝前,即公元140-190年之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