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疯狂专练11_34(含解析)(打包24套)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疯狂专练11文言文+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含解析2018010911.doc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疯狂专练12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含解析2018010912.doc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疯狂专练13文言文+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含解析2018010913.doc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疯狂专练14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含解析2018010914.doc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疯狂专练15文言文+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含解析2018010915.doc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疯狂专练16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含解析2018010916.doc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疯狂专练17文言文+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含解析2018010917.doc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疯狂专练18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含解析2018010918.doc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疯狂专练19文言文+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含解析2018010919.doc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疯狂专练20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含解析20180109110.doc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疯狂专练21文言文+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含解析20180109111.doc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疯狂专练22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含解析20180109112.doc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疯狂专练23文言文+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含解析20180109113.doc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疯狂专练24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含解析20180109114.doc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疯狂专练25文言文+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含解析20180109115.doc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疯狂专练26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含解析20180109116.doc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疯狂专练27文言文+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含解析20180109117.doc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疯狂专练28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含解析20180109118.doc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疯狂专练29文言文+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含解析20180109119.doc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疯狂专练30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含解析20180109120.doc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疯狂专练31文言文+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含解析20180109121.doc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疯狂专练32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含解析20180109122.doc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疯狂专练33文言文+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含解析20180109123.doc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疯狂专练34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含解析20180109124.doc

  疯狂专练11 文言文+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
  一、(山西忻州第一中学2018届月考)文言文阅读(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黄尊素,字真长,余姚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除宁国推官,精敏强执。后擢御史,谒假归。明年还朝,数陈边事,力诋大将马世龙,忤枢辅孙承宗意。时帝在位数年,未尝召见大臣。尊素请复便殿召对故事,面决大政,帝不能用。
  天启四年二月,大风扬沙,昼晦,天鼓鸣,如是者十日。尊素力陈时政十失,末言:“不于此进贤退不肖,而疾刚方正直之士如仇雠,陛下独不为社稷计乎?”疏入,魏忠贤大怒,谋廷杖之。韩力救,乃夺俸一年。既而杨涟劾忠贤,被旨谯让。尊素愤,抗疏继之,忠贤得疏愈恨。
  八月,河南进玉玺。忠贤欲侈其事,命由大明门进,行受玺礼,百僚表贺。尊素上言,事获中止。五年春,遣视陕西茶马。甫出都,逆党曹钦程劾其专击善类,助高攀龙、魏大中虐焰,遂削籍。
  尊素謇谔敢言,尤有深识远虑。初入台,邹元标实援之,即进规曰:“都门非讲学地,徐文贞已丛议于前矣。”元标不能用。杨涟将击忠贤,魏大中以告,尊素曰:“除君侧者,必有内援。杨公有之乎?一不中,吾侪无噍类矣。”万燝死,尊素讽涟去,涟不从,卒及于祸。大中将劾魏广微,尊素曰:“广微,小人之包羞者也,攻之急,则铤而走险矣。”大中不从,广微益合于忠贤,以兴大难。
  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已知为尊素所解恨甚其党亦以尊素多智虑欲杀之。于是取空印白疏,入尊素等七人姓名,遂被逮。使者至苏州,适城中击杀逮周顺昌旗尉,其城外人并击逮尊素者。逮者失驾帖,不敢至。尊素闻,即囚服诣吏,自投诏狱。已,知狱卒将害己,叩首谢君父,赋诗一章,遂自戕,时六年闰六月朔日也,年四十三。福王时,追谥忠端。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三》,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已/知为尊素所解/恨甚/其党亦以尊素多智虑/欲杀之
  B.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已/知为尊素/所解恨/甚其党/亦以尊素多智虑/欲杀之
  C.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已知/为尊素所解恨甚/其党亦以尊素多智/虑欲杀之
  D.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已知/为尊素所解/恨甚其/党亦/以尊素多智/虑欲杀之
  【解析】回答本题,要注意把握语意和人名。“文言”“忠贤”“尊素”都是人名,根据句意判断各人是作主语还是宾语,即可断句。如“忠贤即欲罗织诸人”句意完整,其前后均应断开。
  【答案】A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驾帖”,在明代,秉承皇帝旨意,由刑科签发的逮捕人的公文。
  B.“廷杖”,是明代皇帝惩处官员的一种酷刑。在殿阶下杖责朝臣,有当廷被杖死者。
  C.“削籍”,指革职。“白疏”,有格式无内容的空白奏章。
  D.“朔日”,每月初一。另外,“望日”是指每月十五。“晦日”是指每月三十。
  【解析】“晦日”指每月最后一天,因为不是每个月都有三十。
  【答案】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黄尊素精明强干,敢于直谏。他是进士出身,担任宁国推官,多次向皇帝陈述边防事务,也敢于批评边关将军的错误,并请求皇上与大臣面对面讨论问题。
  B.黄尊素担任大臣期间,魏忠贤独揽朝中大权,他没有屈服,而是勇敢地与魏忠贤及其党羽作斗争,多次上书言事,遭到魏忠贤的忌恨。
  C.黄尊素刚入官府时,对帮助过他的邹元标说不要在京城集会讲学;对杨涟、魏大中弹劾魏忠贤的事情,黄尊素也劝解说时机不到不可急躁。
  D.听说自己要被逮捕,黄尊素穿上囚服投案;在狱中得知狱卒要谋害自己,他叩谢皇上、父亲的恩惠,写了一首诗后自杀。
  【解析】C项,“魏大中弹劾魏忠贤”错误,魏大中弹劾的是魏广微。
  【答案】C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不于此进贤退不肖,而疾刚方正直之士如仇雠,陛下独不为社稷计乎?
  (2)忠贤欲侈其事,命由大明门进,行受玺礼,百僚表贺。
  【答案】(1)不在这个时候提拔重用有才能的人、清理没有才能的人,反而像对待仇敌那样憎恶刚毅正直的人,陛下难道就不为国家考虑吗?
  (2)魏忠贤想大肆宣扬这件事,命令由大明门进入,举行接受玉玺的大礼,百官上表祝贺。
  【参考译文】
  黄尊素,字真长,余姚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 。被任命为宁国推官,精明敏悟坚强执着,后来(黄尊素被)提拔为御史,请假回家。第二年冬天回到朝廷,多次陈
  ……
  疯狂专练13 文言文+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
  一、(河北巨鹿二中2018届月考)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浞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曰:“君真能吏也。”率诸使者合荐之。
  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蒙奏言:“汉武帝杀王恢①,不如秦缪公赦孟明;子玉②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繇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释不问。
  迁刑部尚书,改户部。比岁郊祭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至是,帝密谕之。对曰:“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对曰:“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京闻而衔之。
  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曰:“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蒙曰: “吾府之积若干?”曰:“八千缗。”蒙叱曰:“安有更革而吾不知!”明日,制下。又尝有几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曰:“侯蒙亦如是邪?”罢知亳州。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侯蒙传》)
  【注】①王恢:伏击匈奴,单于察觉而撤军。汉武帝大怒,曰:“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②子玉:楚成王时为令尹。晋楚城濮决战,楚军败,未遇赦,子玉自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B.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C.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D.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解析】原文标点: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答案】B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祗、人鬼。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解析】A项,古代男子20岁成年,行加冠礼,又称“弱冠”,而非18岁。
  【答案】A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侯蒙精于治理,敏于干事。侯蒙不肯越境禀报工作,转运使黄浞大怒,想借审查工作治侯蒙
  的罪,却发现无可指责,最后以礼相待。
  ……
  疯狂专练34 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
  一、(福建厦门湖滨中学2018届期中考试)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社会学”一词来源于拉丁文的“社会”和希腊文的“言论、学说”的结合,就其最一般的意义而言,它是一门关于社会的科学。1838年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西方社会学的创始人孔德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首先使用“社会学”概念的,目的是要表明一种新的不同于以前那种思辨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的实证社会学说。但是,由于社会概念本身含义的广泛和不确定,使得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长期以来总是显得模糊不清和捉摸不定。
  ②社会学家们对社会学的分歧主要表现为:第一,社会学有没有自己的研究对象?第二,如果社会学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其特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有些社会学家根本否认社会学有特定对象,他们或者把社会学归结为方法科学,强调社会学是社会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或者把社会学当作“剩余社会科学”。前者从根本上否定了社会学有研究对象的可能性;后者则把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当作一种变化不定的东西或者是其他学科不研究的内容的大杂烩。
  ③显然,上述观点都否定了社会学的独立性和它在社会科学中的应有地位。因此,绝大多数社会学家都不赞成这两种看法,而肯定社会学有自己的独特研究对象。那么,社会学的独特研究对象是什么?学术界又各持己见。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侧重以社会为对象,重在研究社会的结构和过程、社会的运行和发展、社会的秩序和进步等等。它主要体现了社会学史上的实证主义传统;第二类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它主要体现了社会学史上的反实证主义传统。
  ④其实,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活”的社会有机体,就是现实的、具体的、作为整体的社会。因此,社会学要研究的不是一般的抽象的社会形态及其变化发展的普遍规律,而是由具体的个人通过各种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所结成的现实的社会,以及这个现实社会的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简单地说,社会学研究对象就是整体的现实社会的结构与运行过程。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社会的整体结构与过程不等于对社会进行包罗万象的研究,而是研究构成社会的各种要素、各个部门的结构关系以及这种结构关系的运动变化过程。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的整体结构及其运行规律的社会科学,这一定义是符合社会学自身历史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需要的。
  (节选自吴增基等主编《现代社会掌学》第三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长期以来捉摸不定,导致社会概念本身含义的广泛和不确定。
  B.把社会学当作方法科学或剩余社会学都是在某种程度上否认社会学有特定对象。
  C.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活的社会有机体,不是抽象的社会形态及其变化发展规律。
  D.以个人的社会行为作为研究对象,是社会学史上反实证主义传统的主要体现。
  【解析】A项,原文第一段中“由于社会概念本身含义的广泛和不确定,使得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长期以来总是显得模糊不清和捉摸不定”,选项错把因果颠倒;B项,由第二段可看出不是“某种程度上”而是“从根本上”;“方法科学”从根本上否定了社会学有研究对象的可能性;“剩余社会学”则把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当作一种变化不定的东西或者其他学科不研究的内容大杂烩;D项,“以个人的社会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与原文“以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作为研究对象”表述不相同。
  【答案】C
  2.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首段在提出社会学概念的基础上,引出“社会学研究对象”这一关键阐述对象。
  B.第三段首句评价上文内容,又引出下文话题,在论述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C.第四段紧承二、三段的两个层进式问句回答了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的问题。
  D.文章在论述“社会学”概念的过程中,采用总分式论述结构,最后得出其科学的定义。
  【解析】采用总分总式的论述结构,先总体提出“社会学”概念,引出“社会学研究对象”这一问题,最后在明确什么是“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基础上,得出“社会学”的科学定义。
  【答案】D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认为社会学有特定研究对象的社会学家绝大多数都不赞成社会学是方法科学。
  B.文章在分析社会学的存在的分歧时,对学术界的不同见解并不是都予以否定。
  C.侧重以社会为研究对象的观点和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不一致的。
  D.准确而科学的社会学定义是符合社会学自身历史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需要的。
  【解析】A项中的“绝大多数”和原文中的“绝大多数”限制对象不一样。
  【答案】A
  二、(广东珠海二中、斗门一中2018届期中联考)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4~5题。
  始闻秋风①
  【唐】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飕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