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590+9160字。
2018年1月(下)
(一)诗歌
从2017年高考作文题目看,全国9套试卷,不限文体的占5套,比如新课标全国卷3套试卷、浙江卷、上海卷都放宽了对文体的要求,让学生有很大的自由施展的空间。而诗歌本是中国流传最久远的文体,历代也涌现出无数经典佳作,是中华文化的精华组成部分。所以,无论是古代诗歌,还是现代诗歌,学生都不陌生。
只是跟其他文体不同的是,创作诗歌需要一点感觉,考场上时间有限,不易写出好诗。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写出好的诗歌作品,最重要的是对作文的主题要把握好,至于决定选择何种文体,何须硬性规定不准作诗?诗歌评判虽然见仁见智,但基本的好坏还是可以辨别的。如今过半高考作文对诗歌敞开大门,相信会促进中学诗歌教学,激起更多中学生对诗歌的兴趣,甚至在至关重要的高考考场上选择诗歌这种文体,这未尝不是好事。
历年高考作文也涌现出不少诗歌佳作,其中有参考古体诗的形式创作的,如2009年湖北一考生作文《站在黄花岗陵园门口》以及2008年四川一考生的《悲中行》等;也有以现代诗歌的形式创作的,如2002年全国卷的满分作文《选择》。
(二)文赋
赋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古赋、骈赋、律赋、文赋,比较起来,骈赋与律赋,要求太严太高:从句子的字数讲,要求用四个字、六个字一句,句与句要成双成对,有骈有偶,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从用词来讲,讲求辞藻华丽。尤其是律赋,唐代用以科举取土,更是束缚繁多,常常导致出现“削足适履”或以辞害意的毛病,这就不足以学了,或者不是随便就可以模仿的。
在唐宋古文运动的影响下,一部分赋又呈现出由骈俪返回散体的倾向,不讲求对偶、音律、藻采、典故,章法开放流畅,句式错落多变,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畅快的气势,称作文赋。如果考生熟悉《古文观止》,就可以知道其中只收了四篇赋: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宋代欧阳修的《秋声赋》和苏东坡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这几篇赋统统是文赋,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其中《前赤壁赋》还收入了语文课本。它们行文洒脱自如,气脉贯通,绝无矫揉造作装腔作势之痕。它们都是文赋的典范,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文赋的句式长短不限,骈散兼收。有的用来叙事,有的用来写景,有的用来言情,有的用来议论,形式灵活自由,不像“汉赋”那样呆板,不像“律赋”那样苛求。如果要模仿,以写文赋为宜。且文赋历史悠久,起源于唐:杜牧的《阿房宫赋》开创了写文赋的先河。这对于考生来说也不陌生。
写好赋,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必须要押韵,因为赋属于韵文的范畴。古文将“诗词(辞)歌赋”四种文学式样并列在一起,就是因为它们都是要用韵的缘故。赋的押韵非常灵活:一篇赋押多少韵,不像诗词那样有一定的位置和一定的数量的规定,或多或少,不拘不限;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也可,平仄混押均可;可以像《秋声赋》那样,一韵到底,也可以像《阿房宫赋》那样,中途换韵。
其次,赋讲求骈偶。就是讲究对偶修辞,构成偶
……
2018年1月(上)
(一)戏 剧
戏剧是文学的样式之一,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近几年来,戏剧小品常常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给学生不少启发与教益。另外,课本中的作品《雷雨》《哈姆莱特》《窦娥冤》等也在形式上给学生很大的帮助。考场上构思一幕或几幕戏剧,确实考验考生的写作功力。那么,写作戏剧应注意点什么呢?
首先,应了解剧本的特点。戏剧演出因受时间、场地的影响,所以人物、场景、情节应高度集中,人物不能太多,故事的头绪也不能过多,矛盾冲突必须在短时间内、在不多的场合中反映出来。同时,还要有尖锐的矛盾冲突,能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吸引观众。为符合这些条件,建议同学们以写独幕剧为主。
其次,精心设计戏剧语言。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要有高度个性化和充分的表现力。不仅能准确、生动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意图,而要符合人物身份、性格、年龄的所处的特定环境。同时,要求明朗动听,有潜台词。舞台说明是一种说明性文字,写在每一幕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它具有渲染舞台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展开等多种辅助作用。
最后,要有尖锐的矛盾冲突。现实生活中,人们由于阶级立场、政治观点、社会地位、文化修养、生活环境等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冲突在戏剧中的反映,就是戏剧冲突。戏剧冲突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而性格冲突又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所以要精心为人物设计能看见的外部形体动作和看不见的内心动作。
(二)小 品
由于春节联欢晚会的媒介,小品作为语言类节目,因其反映社会现象的深度、广度,以及活泼、诙谐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