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0题,约17560字。

  南京市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情调研测试高一语文卷
  一、语言运用题
  1. 下面是某位同学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的学习感悟,请按要求完成题目。
  ①学习语文,要善于将阅读和写作融汇贯通。
  ②“珍爱生命”讴歌向死而生的精神,“和平的祁祷”关注战争中底层人物的命运,“历史的回声”深刻反思历史。
  ③认真研读这些专题,能够丰富我们的思想,深化我们的认识。
  ④美国作家 的小说“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的结尾,《荷塘月色》细腻的情景交融的描写,《 》中入木三分的祥林嫂肖像刻画,异彩纷呈。
  ⑤这些,又都值得我们好好汲取、揣摩、运用。
  (1)请找出并改正上面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
  第一处:“ ”改为“ ”;第二处:“ ”改为“ ”。
  (2)文段中有一个病句,请找出并修改。
  第 句,改为: 。
  (3)请根据课文内容,将文段中空缺的文学知识补全。
  第一处: 。
  第二处: 。
  【答案】(1)“汇”“会”“祁”“祈”
  (2)⑤ 这些,又都值得我们好好揣摩、汲取、运用。
  (3)欧•亨利 《祝福》
  【解析】试题分析:(1)这是考查字形,要求从上面五句感悟中找出两个错别字。①中“融汇贯通”的“汇”应为“会”。“融会”,融合领会;“贯通”,贯穿前后。“融会贯通”,意指各方面的知识或道理融合贯穿起来,从而得到系统透彻的理解。②中“和平的祁祷”的“祁”应为“祈”,“祈”,指向神求福或请求;“祈祷”指向神祝告求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祈求免祸降福。(2)考查的是病句,要求从文段中找出病句并进行修改。⑤“这些,又都值得我们好好汲取、揣摩、运用”,“汲取、揣摩、运用”语序不当,按照逻辑顺序,应为“揣摩、汲取、运用”。(3)考查的是文学常识,要求根据课文内容,将文段中空缺的文学知识补全。第一处要根据“美国作家”和小说“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尾来推断,应为“欧•亨利”;学生要了解“欧•亨利式结尾”,即指短篇小说大师们常常在文章情节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给人以出乎意料的感觉,又不得不承认他的合情合理。第二处问哪篇文章中“入木三分的祥林嫂肖像刻画”,根据我们所学的课文知识,应是鲁迅先生的《祝福》一文中出现了“祥林嫂”形象,《祝福》中祥林嫂肖像刻画可以说是入木三分。
  2. 请仿照给出的句子,另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
  我多么想成为一棵树,身体里有生命中的每一束阳光,每一场雨雪;________。
  我多么想成为一座终生休眠的火山,内心火热,静默地在大地上沉睡。______。
  【答案】 (1). 我多么想成为一只鸟,身体里有生命中的每一片绿叶,每一方蓝天; (2). 我多么想成为一朵飘渺无尽的白云,内心纯洁,安静地在天空中游荡。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作答仿句题时要注意:(1)找出模仿母句;(2)分析要仿写的母句结构;(3)确定保留骨骼;(4)明确填充内容;(5)寻找搭配语词。如第(1)句“我多么想成为一棵树,身体里有生命中的每一束阳光,每一场雨雪”,分析句子结构,保留句子骨干为“我多么想成为……,身体里有生命中的每……,每……”,省略部分要分别对应“一棵树”“一束阳光”“一场雨雪”,要注意量词的使用。第(2)句“我多么想成为一座终生休眠的火山,内心火热,静默地在大地上沉睡”,分析句子结构,保留句子骨干为“我多么想成为……,内心……,……”,省略部分要分别对应“一座终生休眠的火山”“火热”“静默地在大地上沉睡”,注意短语结构,搭配的词性。
  点睛:句子仿写四统一:(1)话题要统一。话题在此指所仿写句子的中心,它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a显性话题式,指题目中规定了陈述对象,在仿写时必须以给定的陈述对象为主语;b隐性话题式,指给定文段所隐含的中心主旨,仿写时根据上下语境,弄懂文意,把握主旨,并在此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合理选材。(2)句式要统一。仿写句子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形式上的约束性,即严格按要求去写。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弄清例句的结构特点、句型、语气,是常式句,还是变式句,是陈述句、疑问句,还是祈使句、感叹句;同时还要弄清句子内部的语意关系,是转折、递近、并列,还是因果、假设、总分等,仿写时须严格按例句的句式特点去造句,做到句式的统一。(3)修辞要统一。仿写句子的考查一般与对运用修辞的考查联系在一起,因此,仿写时要仔细分析给定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格,或比喻或排比,或对偶或比拟等。(4)色调要统一。仿写句子除了必须做到前三项要求外,在选材和造句上还要注意色调的统一。色调即色彩和情调,在这里,既指语境色彩也指感情色彩。
  3. 阅读华君武漫画《科学分工》,回答问题。
  (1)简要说明漫画的主要内容。
  (2)这幅漫画蕴含了什么样的寓意?
  【答案】(1)漫画中,吹奏笛子的人只用嘴吹,出调的是另一个人在按笛子的发音孔。(2)比喻在某一事情上工序分工太细,表面好像科学,实际上本来一个人可以完成的工作,却要两个人去做,反而导致工作的繁琐、疲沓、浪费。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漫画题,题干给出了两个小问题,第(1)题要求“简要说明漫画的主要内容”,即描述画面,具体说就是用描述性的语言介绍画面的内容。作答时要细察画面,(人、物、景不遗漏),分析细节,抓住矛盾。本题漫画中有两个人坐在一起吹笛子,一个人按孔,一个人吹。第(2)题问“这幅漫画蕴含了什么样的寓意”,这是分析漫画的寓意,即通过漫画揭示出事件的本质内涵。先要认真细致的观察画面的内容,找出其讽刺、颂扬的对象或行为。要注意:画面的形象主体不一定是讽刺或颂扬的对象,要学会由“实”及“虚”,由表及里。然后挖掘隐含信息,进一步提炼概括画面所揭示的主题。这幅漫画的标题是“科学分工”,本来一个人就可以吹得笛子,非得两个人分工,看来这“分工”并不“科学”,而且还浪费资源,使得工作效率太低,答题时据此回答即可。
  4. 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阅读《红楼梦》第 56 回的片段,回答问题。
  “我细想,我一个女孩儿家,自己还闹得没人疼没人顾的,我那里还有好处去待人?” 口内说道这里,不免又流下泪来。李纨等见他说得恳切,又想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