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遵义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测试题打包36份
2017秋(遵义)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测试题:1 我爱这土地.doc
2017秋(遵义)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测试题:10 别了,“不列颠尼亚”.doc
2017秋(遵义)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测试题:11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doc
2017秋(遵义)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测试题:12 三十年前惊世一跪 三十年后一座丰碑.doc
2017秋(遵义)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测试题:13 统筹方法.doc
2017秋(遵义)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测试题:14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doc
2017秋(遵义)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测试题:15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的灾难.doc
2017秋(遵义)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测试题:16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doc
2017秋(遵义)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测试题:17 诗词五首.doc
2017秋(遵义)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测试题:18 古文二则.doc
2017秋(遵义)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测试题:19 小石潭记.doc
2017秋(遵义)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测试题:2 现代诗二首.doc
2017秋(遵义)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测试题:20 湖心亭看雪.doc
2017秋(遵义)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测试题:21 诗词五首.doc
2017秋(遵义)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测试题:22 古文二则.doc
2017秋(遵义)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测试题:23 干将莫邪.doc
2017秋(遵义)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测试题:24 劳山道士.doc
2017秋(遵义)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测试题:3 星星变奏曲.doc
2017秋(遵义)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测试题:4 樵夫,别砍那棵树.doc
2017秋(遵义)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测试题:5 故乡.doc
2017秋(遵义)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测试题:6 清兵卫与葫芦.doc
2017秋(遵义)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测试题:7 孤独之旅.doc
2017秋(遵义)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测试题:8 选举风波.doc
2017秋(遵义)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测试题:9 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doc
2017秋(遵义)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测试题:第六单元.doc
2017秋(遵义)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测试题:第三单元.doc
2017秋(遵义)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测试题:第四单元.doc
2017秋(遵义)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测试题:第五单元.doc
2017秋(遵义)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测试题:第一单元.doc
单元测试——第二单元.doc
小专题 口语交际 今天该怎样读文学名著.doc
小专题 口语交际 推荐一首你读过的诗.doc
小专题 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doc
小专题 写作 缩写一篇文章.doc
小专题 口语交际 举办一次科普知识小讲座.doc
小专题 口语交际 我们该向古人学些什么.doc
小专题 口语交际.doc
小专题 写作 读古诗文有感.doc
小专题 写作 写一篇事理说明文.doc
小专题 写作 写一篇游记.doc
小专题 写作 写一则消息.doc
小专题 写作 写一首咏物抒情诗.doc
第一单元
1 我爱这土地
词语的表达效果
【答题步骤】
(1)第一步:理解词语的本义并揭示这一词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或描写方法。首先需要理解词语的含义,再联系句子的上下文,总结出词语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或描写方法。如果没有运用修辞手法或描写方法,就需要看该词的词性(主要是动词、形容词)有没有独特的用法。
(2)第二步:结合语句意思来分析使用该词的好处。分析该词运用的修辞手法或描写方法是否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或指出其中与中心、上下文的关系。
【答题格式】
该词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或描写方法),写出了……的意思,生动(或形象或富有情趣)地表现了(揭示了、突出了)……的主题。
01 积累运用
1.字词积累——读下列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sī yǎ(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xiōnɡ yǒnɡ(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jī nù(激怒)的风,和那ínɡ(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fǔ làn(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语言运用——在下面句中的方框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1)有位哲人说过:“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就是阳光、空气、水和笑容。”
(2)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赞赏;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
(3)在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3.语言运用——修改病句。
(1)语文是意韵深远的诗歌,展开我色彩缤纷的想象;是天真无邪的童话,美化我独抒性灵的意象。
将“意韵深远的诗歌”和“天真无邪的童话”调换位置。
(2)主流媒体承担着纯洁语言、倡导文明、传递正能量。
“正能量”后加“的使命”。
4.语言运用——仿照画线句写两个句子,使前后衔接,语意连贯。
浩浩长江,巍巍长城,山川形胜,风俗人文……中华之美,异彩纷呈:中华之美,美在武术,刀枪剑戟,舞出雄健风姿;美在音乐,鼓瑟笙箫,演奏美妙旋律;(1)美在文学,诗词曲赋,抒写灿烂文化;(2)美在建筑,亭台轩榭,尽显精巧布局。
5.综合性学习。
2017年是人民诗人艾青诞辰106周年,为缅怀诗人,纪念诗人的杰出成就,歌唱艾青伟大的诗魂,激发我们爱祖国、爱家乡的真切情感,让我们一同走进主题为“艾青,我为你骄傲”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活动一:我推荐
赵春华在《忆诗人艾青》中写道:“那个讴歌土地/讴歌太阳的诗人/走了走了/那个大堰河的儿子/那个土地的儿子/走了走了/他的诗没有走/2 现代诗二首
词语的理解
【答题方向】
回答词语含义类题,一般从表层义和深层义两方面进行:
(1)表层义:词语解释。
(2)深层义(答题关键点):即从内容的角度理解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通常与作品的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相联系。因此,可以根据文章的上下文,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根据文章的思想倾向来推断这个词语的具体含义,分析隐含义。另外可通过分析筛选关键词语,找出隐含信息(双关、象征、潜在、引申)。要树立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意识。
【答题格式】
该词的意思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的主题(或情感)。
01 积累运用
1.字词积累——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槐树(huái) 焉支(yān) 焚起(fén) 敕勒川(chì)
些wēi(微) 荒mǎng(莽) ài(隘)口 山diān(巅)
2.词语积累——品读课文,选择适当的词语填空。
(1)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蹲踞在荒莽的山巅/冷眼看人间恩怨。(蹲踞 盘踞 停留)
(2)故国哟,啊啊,要到何年何月何日/才能让我再回到你的怀抱里/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浓浓 淡淡 幽幽)
3.语言运用——在下面句中的方框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咏物抒情,就是借助某种事物,表露自己蕴藏于心的情怀。如席慕蓉的《长城谣》,便是借助长城,审视历史的沧桑,倾诉满腔的热忱,寄托浓浓的乡思。而在远离大陆故土的诗人纪弦笔下,那一片偶然从古老诗集里翻出来的“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由于有了思乡之情的浸润,便成为“全世界最美的一片,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
4.语言运用——修改病句。
(1)贵州省省级风景区的大乌江风景名胜区有奇险的深邃峡谷和珍稀动物。
应在“珍稀动物”前加上“罕见的”,或删去“奇险的”。
(2)在贵重物品展览期间,如何防止贵重展品免遭盗窃或抢劫,是组织者深感头痛的事。
删去“免”。
5.综合性学习。
在学习了《长城谣》和《一片槐树叶》后,老师联系七年级下学期学习过的《乡愁》,在班上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这次活动的主题拟定为:“乡愁诗”的初步探究。假如你参与这次活动,请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知识整理】将相关内容填写在A、B处。
篇目 作者 意象
《长城谣》 A席慕蓉 主体意象:长城
《一片槐树叶》 纪弦 主体意象:槐树叶
《乡愁》 余光中 组合意象:邮票、
船票、坟墓、B海峡
(2)【话题探究】根据下面的信息,说说我们在欣赏“乡愁诗”时应注意什么。
《长城谣》:诗人生于重庆,现居台湾,长城、黄河自然成了她寄托乡愁乡思思念祖国的个性化对象。
《一片槐树叶》:诗人曾在南京、扬州、上海等地留下了足迹,所以诗中有“忘了是在江南,江北,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的句子。
《乡愁》:诗人小时候上寄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