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10800字。 
2006年高中毕业班五校联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9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密封线内相应位置,在右上角“座位号”栏正确填写座位号,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学校、姓名、考号。用2B铅笔将答题卡试卷类型(A)及考号、科目等信息点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选择题(33分) 
一、语言知识及语言表达(12分,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清冽      裂缝      趔趄      劣迹昭彰      列席参加 
B. 觊觎      觐见      靓妆      面面相觑      航空母舰 
C. 秕子      毗连      砒霜      如丧考妣      蓬荜生辉 
D. 散佚      秩序      更迭      卷帙浩繁      铜墙铁壁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擎肘      口头禅     张皇失措     一年之季在于春 
B.荟萃      吊书袋     鞭辟入理     八字没有一撇 
C.慰籍      阻击手     虚与委蛇     赶鸭子上架 
D.融资      执牛耳     钟灵毓秀     百万买宅,千万买邻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时间真如行云流水,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望着镜中两鬓的白发,他不由得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 
B. 在关键问题上,领导干部应该能够控制全局,做出正确的决策,而不能只是敲边鼓,说一些不疼不痒的空话、套话。 
C. 文化传统观念既然可以影响和制约人们的行动,就必然会在人们的经济活动中发生作用,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区域经济发展。 
D. 旅居海外多年的老同学回国前与他联系,要来看他,他却因故不能接待,只好谢绝了,这真是拒人于千里之外。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蓝牙”是一种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它能以内置的蓝牙芯片取代传统的线缆,让不同的设备在10米左右的距离之内,以无线的方式连接起来。 
B.年轻人一定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充分认识学习社会科学、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意义很有必要。 
C.为北京申奥成功作出贡献的《申办报告》是一幅全面展现中国北京风采的锦绣画卷,国际奥委会已经收藏,目前陈列在瑞士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中。 
D.由于一至六号“神舟”飞船的成功返回,使中国加入了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这也是中国国防力量日渐强大的标志。 
二、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大气水资源演化的原因与影响 
近50年来我国大气降水和水面蒸发变化的原因还需要深入研究。在我国东部地区,影响降水年代以上尺度变化的因子非常复杂,但一般认为主要包括自然因子和人为因子及其相互作用。例如,我国华北地区近20多年的长期少雨干旱与长江中下游的多雨洪涝相伴出现,可能代表了我国东部气候对太平洋和印度洋海面温度年代以上尺度变化的一种响应,也可能是受到青藏高原和欧亚大陆高纬度地区冬春季积雪变化影响的结果,还可能与太阳活动的长周期变化有关。北大西洋与北极地区海气系统涛动对我国大气降水的影响也不能排除。此外,近年来科学家对人类活动的可能影响问题非常关注。仍以华北地区为例,人们怀疑可能有三种人类活动已经对区域性大气降水变化产生了影响,它们分别是:人为引起的全球性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及其全球性气候变暖,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及其由此引起的下垫面特性的改变,人为排放的硫酸盐和黑碳等气溶胶含量的增多。目前,人们对于上述影响因子及其相对作用的认识还处于不断深化过程中。 
    对于水面蒸发量变化的原因.现在也没有完全认识清楚。但是,在华北地区,观察到的水面蒸发量下降可能主要是日照和太阳辐射减少以及风速减弱造成的,而日照和太阳辐射减少又可能和人为引起的气溶胶含量增加有关。我国长江中下游及西北地区水面蒸发量下降可能还和云量与降水增多有联系。近50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地表气温趋于变暖,但我国的水面蒸发量并没有象指望的那样随气温上升而增加,说明气温对水面蒸发变化的影响很小。 
    大气水资源演化的原因,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但它对我国地表水资和其他环境和生态方面的影响却是清晰可见的。近10多年来,我国华北地区、东北南部降水量的减少造成地表水资源严重紧缺,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产生重大负面影响。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就是在这一气候变化背景下上马的。在东北地区,有关北水南调和东水西调计划的酝酿也是在气侯干旱的背景下进行的。另一方面,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降水量长期趋于增多,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面临着不断增长的洪水威胁,1998年的长江特大洪水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 
    如果水面蒸发可以代表实际蒸发,那么观测到的大范围水面蒸发减少无疑对我国地表和地下水资源演化具有重要影响。这方面的研究还很少,但华北地区蒸发量的减少可能已经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由于降水量下降产生的干旱,西北干燥地区蒸发量减少与降水量增多的结合作用,巳使水资源条件得到改善,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蒸发量减少则可能已经增大由于降水量抬升产生的洪涝灾害风险。 
    大气水资源是决定地表和地下水资源数量与质量的主要控制因子。我国大气水资源既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也遵循着各种时间尺度的时间变化规律。大气水资源的时间演化可能同人类活动引起的气侯变化有关,也可能是区域气候系统自然振荡或外部自然强迫因子影响的结果。中国未来的气侯仍将发生变化,大气水资源特别是大气降水的变化不可避免。气候变化将直接关系到我国21世纪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关系到国家可持续发展。                                                   (节选自2005、10《新华文摘》) 
5、根据文意,下列不是我国大气降水变化的可能性原因的一项是(  ) 
A、我国华北地区长期少雨干旱与长江中下游的多雨洪涝相伴出现。 
B、青藏高原和欧亚大陆高纬度地区冬春季积雪变化的影响。 
C、北大西洋与北极地区海气系统涛动。 
D、人为排放的硫酸盐和黑碳等气溶胶含量的增多。 
6、 下面有关水面蒸发变化的特点或变化的可能性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东部地区水面蒸发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日照和辐射减少,以及风速减弱。 
B、我国长江中下游及西北地区的水面蒸发量随着云量及降水的增多而上升。 
C、华北地区的水面蒸发量下降可能和人为引起的气溶胶含量增加有关。 
D、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地表气温上升造成我国水面蒸发量严重下降。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推断错误的一项(  ) 
A、我国北方尤其是西北地区水资源极度匮乏,成为制约当地社会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B、南水北调工程就是针对东北部水资源严重短缺,而南方则面临不断增长的洪水威胁的情况采取的重要举措。 
C、陆地上的大气降水和蒸发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和时间的变化。 
D、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面蒸发量呈下降趋势,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