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280字。
三 《丑小鸭》学案
向 阳
一、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积累本文中的生字词语。
2、能力目标:认识《丑小鸭》这一部童话作品的自传色彩。理解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丑小鸭之所以能成为白天鹅,是因为心中有梦,并向着梦想飞翔,要懂得命运其实没有轨道,关键在于要有对美好境界、美好理想的追求。
二、学习重点:
通过丑小鸭的经历,认识到要成为“白天鹅,要经过自身的努力,重要的是要有天鹅一般高贵的灵魂。
三、学法指导:
1、安徒生童话是大家喜爱的读物,其它艺术形式如电影、雕塑、连环画、朗诵等也常以安徒生童话为题材。大家可能已从不同的艺术形式中知道丑小鸭的故事,小学也学过改编后的浅显的丑小鸭的故事,这是学习这篇课文的有利条件。然而,很多人往往只停留在表层的理解,对这个故事中所蕴含的生活哲理,对丑小鸭在恶劣环境中自强不息的精神,却缺乏深入的思考。因此在学习时要注意理解。
2、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掌握如“丑陋、讪笑、嫉妒、来势汹汹”等最基本的词语的积累和应用;
3、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汲取这篇童话的精神营养,领悟丑小鸭形象的现实意义,激发坚强、勇敢地对待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4、应注意从整体感知文意,利用圈点勾画法了解丑小鸭的遭遇,理解丑小鸭是作者的自我写照;注意体验、反思、理解丑小鸭这一形象的现实意义;另外要注意对文章进行深层鉴赏,品评文章的美,体味童话的艺术魅力。
四、学习步骤:
(一)关于作者和《丑小鸭》。
安徒生是一个穷苦鞋匠的儿子,母亲是一个濒于讨饭境地的,靠为人洗衣过活的寡妇。安徒生小时不仅经常和饥饿打交道,同时还处处遭到人们的鄙视,但他却有一个在当时被认为是与他出身不相称的、“异想天开”的“志”——他想当一个艺术家,一个芭蕾舞演员,一个歌唱家,一个在舞台上表演人生、创造“美”的艺术家。为此,在一般庸俗人的眼中他就成了一个天大的笑柄,但他却一点儿也不气馁。安徒生14岁就离家,只身去当时的文化中心哥本哈根去追求理想。饥饿和精神上的打击与他结了不解之缘,但他以顽强的毅力,克服了种种困难。虽然由于贫困、疾病折磨,他不能成为一个舞台艺术家,但他以坚强的意志最后还是达到了他的目的:他成为了全世界亿万儿童所喜爱的童话作家。他的作品,成为人类永远享受不尽的精神财富和艺术宝藏。
“丑小鸭”的遭遇和安徒生有类似之处,他们处境艰难,屡遭歧视凌辱,都有坚强的意志,正视生活,向往美、追求美。丑小鸭最终成为一只美丽的天鹅;安徒生也一样,他终于成了一个伟大的童话作家。
《丑小鸭》不仅概括地描写出了安徒生青少年时代的苦难和斗争,也表达出了他在面临困境的时候所坚持的信念。
(二)跳跃阅读全文后,进行研究性学习。
1、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理线索)
以“丑小鸭的流浪足迹”为线索
2、全文写了丑小鸭在哪几个地方的流浪生活?请分别找出来--(明结构)
沼泽地--老太婆--灌木林里---老农家---花园里
3、并简要概括它在各个地方所发生的故事。大家是怎样对待它的?丑小鸭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生活的?请联系具体的语句来回答。--(知内容)
沼泽地: (同情、 歧视) 老太婆家:(被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