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100字。

  《诗三首》教学案
  《涉江采芙蓉》
  预 习 案
  【教材助读】
  1、《古诗十九首》
  是        末年文人       诗的选辑,非一人所作。最早见于          的《文选》。
  内容大多表现①矢志伤时、人生无常的感慨②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③游子思妇们离别相思之苦,真实地反映了东汉后期的时代风貌。
  刘勰的《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清代沈德潜:“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在文学史上,《古诗十九首》所代表的东汉后期无名氏五言诗,标志着五言诗歌从以叙事为主的乐府民歌发展到以抒情为主的文人创作,已经成熟。
  2、萧统与《文选》
  萧统,南朝梁兰陵人,文学家,梁武帝(萧衍)长子。武帝天兼元年立为太子,年三十,未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
  《文选》是我国最早的文学作品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作品,共三十卷,也称《昭明文选》。
  【预习自测 】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采之欲遗谁(    )             还顾望旧乡(    )
  漫浩浩                         终老
  2、你认为这首诗的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探究案
  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主要意象是什么?这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啊?
  2、“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作者自问自答可以看出来作者的情绪出现了变化?
  3、“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5、试对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加以概括。
  【当堂检测】
  1.本诗前两句采用了《诗经》中        的手法。
  2.下列各项对诗歌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两句中“采芙蓉”、“兰泽”以及“芳草”以乐景衬托哀情。
  B.第三、四句作者以自问自答方式很自然地体现诗歌的情感转变。
  C.第四、五句之间空间转换,采用对面着笔手法,一倍增其情感。
  D.最后两句中“离居”点明“同心者”处境,含蓄写出离居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