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一第一板块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滕王阁 从军行 春夜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八第二板块 苏幕遮(碧云天)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八第一板块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踏莎行(候馆梅残)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八综合技能培养 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的评价(一)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二第二板块 燕歌行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Word版含答案 (1).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二第二板块 燕歌行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二第一板块 望月怀远 送魏万之京 与诸子登岘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二综合技能培养 诗歌形象的鉴赏(一)——人物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九第二板块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九第一板块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九综合技能培养 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的评价(二)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六第二板块 长安晚秋 商山早行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六第一板块 九日齐山登高 寄扬州韩绰判官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六综合技能培养 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一)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七第二板块 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七第一板块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七综合技能培养 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二)——技巧举例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三第二板块 送友人将进酒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三第一板块 梦游天姥吟留别月下独酌四首(其一)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三综合技能培养 诗歌形象的鉴赏(二)——物象、景象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十第二板块 踏莎行(雾失楼台)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十第一板块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十二第二板块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十二第一板块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十二综合技能培养 诗歌鉴赏主观表述题答案病例诊治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十一第一板块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十一综合技能培养 高考诗歌分类鉴赏方法指导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十综合技能培养 诗歌比较鉴赏命题角度及解题要领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四第二板块 旅夜书怀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客至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四第一板块 兵车行物象、景象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四综合技能培养 诗歌语言的鉴赏(一)——炼字、炼词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五第二板块 西塞山怀古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五第一板块 寄李儋元锡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登柳州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五综合技能培养 诗歌语言的鉴赏(二)——语言风格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一第二板块 春江花月夜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一综合技能培养 古代诗歌鉴赏七法Word版含答案.doc

  隋、唐帝国的建立,南北分裂局面的结束,经济的发展,民族的融合,为诗歌艺术创作开拓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唐代日趋频繁的国际文化交流,统治者对各种思想采取的兼容并包态度,为作家诗人们的修养和创作带来了多种多样的养料和素材。前朝诗人诗歌创作经验的丰富累积,为唐代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借鉴。这些使得诗歌这一文学形式在唐朝的发展盛况空前。
  初唐诗人的主要贡献在于:开拓了题材,使之面向社会,贴近现实;逐步用刚健清新的文风取代六朝文风;确立律体。
  初唐诗坛有两大潮流:一股以上官仪和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等宫廷文人为代表,他们总结了齐梁以来在诗歌声调、韵律、对仗方面积累的经验,明确了古近体的界限,对律诗的定型及繁荣发展作出了贡献;另一股以“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为代表,他们把诗歌的题材从宫廷楼榭移向市井边塞,从歌功颂德变为言志抒怀,咏叹人生。他们的诗风,绮丽婉转,不脱六朝;刚健清新,启迪盛唐。在律诗、歌行等体裁的创新上,也有所贡献。
  陈子昂不仅批判了当时“采丽竞繁”的文风,而且标举“风骨”、“兴寄”,并在创作实践上垂范。他的作品反映现实,抨击时弊,思索人生,较之四杰,深广有加,风格雄浑高古,寄托遥深,洗尽六朝铅华。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为盛唐诗歌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1.了解初唐诗歌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和贡献,以及陈子昂、杜审言、“初唐四杰”、张若虚的生平及各自的创作风格。
  2.品味、学习诗歌精确的炼字。
  3.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丰富自己的人生感受:品读离别之情、宦游江南的感慨和归思,体味保边卫国、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感悟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思索;体验游子思归的情怀。
  4.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提高诗歌的阅读能力:掌握衬托、虚实、借景抒情、因物感兴等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掌握严整的对仗和跳跃式结构;能把握诗歌意境,积累“琴瑟”“山川”“月”等典型意象蕴涵的意义。
  本专题学习的是初唐时期五位诗人的作品,都是“风神初振”的初唐诗,主要注重从以下两个方面把握:一要切实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学习体验来感悟初唐诗人对宇宙人生、对“自我”的思考;二是初步体会初唐诗歌刚健而飞动的抒情风格。
  第一板块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滕王阁从军行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对应学生用书P1
  一、字音识记
  1.淑气(shū)        2.绿 (pín)
  3.江渚(zhǔ)  4.鸣鸾(luán)
  5.槛外(jiàn)  6.画栋(dònɡ)
  7.牙璋(zhānɡ)  8.凤阙(què)
  9.金樽(zūn)  10.绮筵(qǐ)(yán)
  二、词语释义
  1.独有宦游人:离家做官
  2.偏惊物候新:自然现象的变化反映出的气候不同
  3.淑气催黄鸟:指春天温暖的气候
  4.晴光转绿 :浮萍
  5.佩玉鸣鸾罢歌舞:舞女身上的装饰,代指舞女
  6.画栋朝飞南浦云:彩饰的栋梁
  7.物换星移几度秋:物象变换,星辰移动,指时间流逝
  8.槛外长江空自流:长廊旁的栏杆
  9.牙璋辞凤阙:古代出兵用的兵符,这里借指将帅
  10.雪暗凋旗画:凋落,萎靡
  11.宁为百夫长:军队中的低级军官
  ……
  《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考试大纲》规定:“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能力层次为E级。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前者《课程标准》强调了治本的要求,后者《考试大纲》明确了治标的意旨。对于冲刺高考来说,怎样进行古代诗歌的阅读呢?首先明确古代诗词赏析建立在阅读实践的基础之上,《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注意有意识地广泛的积累,多背诵一些古诗词。其次,明确古代诗词赏析解题要点——读、知、看、找、辨、挖、评。学习一些鉴赏方法,巧借“他山之石”,为我赏析服务。下面就如何进行具体的赏析,作些例解。
  一、阅题目
  古诗的题目很讲究,它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我们解读诗歌的重要切入点,从题目入手,我们可以迅速准确地理解诗歌。
  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题目中的“九月九日”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忆”字表明了作者的情感倾向,“山东兄弟”则表明了特殊的人物关系;通过解题,我们就已经对诗歌的主旨或情感——思念作出了初步的判断和认知。
  二、看作者
  通过明辨诗人,可以知道他们不同的创作风格和流派。而确定作者的朝代、风格,是为后面分析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作铺垫。例如,同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雄奇豪放”,属于浪漫主义;杜甫的诗则“沉郁顿挫”,属于现实主义。又如同是宋代词人,“苏辛”(苏轼、辛弃疾)的词属于豪放派的代表,李清照、柳永的词则属于婉约派的代表。又如,王维的诗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等特点。
  三、知背景
  一看诗前“小序”,往往诗人的写作缘由和背景尽在其中。例如看《孔雀东南飞》的诗前小序,就会略知故事内容。二看“注释”,有些诗歌注释中写明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等。例如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看注释就知诗人为元军所俘,路经零丁洋写下了这首著名诗篇。
  四、找诗“眼”
  所谓诗“眼”,应指最为精炼、传神的能表现一首诗的意境、主旨的画龙点睛的词或者句子。例如,刘禹锡《秋词》(选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今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首诗的诗“眼”是“胜”字。因为“悲秋”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一个主题,而这首诗却别开生面,赞颂了秋日天高气爽、明净辽阔的碧空,比春天的早晨还要美的境界,表现了诗人昂扬向上的精神。又如,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全诗的诗“眼”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五、辨技法
  古典诗歌的意境、主旨常借助诗歌的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在赏析时要通过诗歌的写作技巧来读懂“诗言志”。表达技巧包括抒情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例如,抒情方式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从表现手法来看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虚实结合、想像、衬托、用典、象征等;从修辞角度来看,常见的有比喻、夸张、对偶、对比、双关、反问、拟人、借代等。如杜牧的《赤壁》,吊古伤今,情景交融。“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凭吊古迹,遥想当年一干英雄人物意气风发,在战场上大显身手,而今国势衰弱,英雄何在?诗人不禁吊古伤今,感慨万分。
  六、挖意境
  所谓“意境”,可以说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赏析时要体味诗歌的
  ……
  第二板块 苏幕遮碧云天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对应学生用书P66
  一、字音识记
  1.黯乡魂(àn)       2.追旅思(sì)
  3.空记省(xǐnɡ)  4.池上暝(mínɡ)
  5.苒苒(rǎn)  6.渺邈(miǎo)
  7.颙望(yóng)  8.正恁凝愁(zhēnɡ)(nèn)
  二、词语释义
  1.黯乡魂:因思念家乡而黯然销魂。黯,愁苦的样子
  2.追旅思:羁旅的愁思缠扰不休。追,追随,纠缠
  3.伤流景:如流水般消逝的光景
  4.往事后期空记省
  往事后期:以往的欢情,以后的期约
  记省:记得清楚
  5.沙上并禽池上暝:天黑,日暮
  6.对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7.渐霜风凄惨
  渐:旋,又
  凄惨:寒冷逼人
  8.关河冷落:关口和渡口,此处泛指江山
  9.是处红衰翠减
  是处:到处
  红衰翠减:红花枯萎,绿叶凋零
  10.苒苒物华休
  苒苒:茂盛的样子。一作“冉冉”,缓慢移动的样子
  物华:岁时的风物
  11.望故乡渺邈:渺茫而又遥远
  12.叹年来踪迹:近年来。这里有“长久”的意思
  13.何事苦淹留:久留
  14.想佳人、妆楼颙望:举头凝望
  15.争知我:怎
  16.正恁凝愁
  恁:如此
  凝愁:忧愁凝结不解
  三、名句背诵
  1.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2.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3.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4.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5.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6.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对应学生用书P66
  苏幕遮(碧云天)
  整体感知
  一、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宋真宗进士。庆历三年(1043)七月,授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改革,因守旧派阻挠而未果。次年罢政,自请外任,卒谥文正。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成就亦斐然可观。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词则能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有《范文正公集》,词仅存五首。
  二、相关背景
  宋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提出庆历新政十项改革意见,主张建立严格的任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徭役等,遭到保守派的反对,未能实现,被罢去参知政事的职务,出任陕西四路宣抚使。这首《苏幕遮》就是范仲淹出任陕西四路宣抚使,主持防御西夏的军事时所作。在边关防务前线,当秋寒萧瑟之际,将士们不禁思亲念乡,于是有了这首借秋景来抒发怀抱的绝唱。
  三、内容提要
  词的上片写秾丽阔远的秋景,暗透乡思之深长;下片直抒深沉缠绵的思乡情怀。全词上下融合,浑然一体,动人的秋景更衬托出客愁的深长。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深沉缠绵的离乡之愁、去国之忧。
  四、写法借鉴
  1.写景层层有序,感情细致曲折
  上片以碧云、黄叶、翠烟、夕阳等色彩明艳的景物,描绘醉人的秋景图。而芳草是乡情的触媒,由此过渡到下片。下片因景生情,专抒离恨,设想奇特,步步映衬。这样,整首词的描写由上而下,由近及远,引出离情,表达得细致曲折。
  2.实与虚相统一,全文真情四溢
  如上片的“碧云天,黄叶地”等句,碧云、黄叶、秋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山映斜阳”一句,又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