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题,约17500字。
苏州市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阳光指标
调研卷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1.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生活的艰难困苦没有动摇他考研的决心,他在逆境中 苦学,终于在40岁时考上了中文系的研究生。
②中国历来多陋儒、腐儒,然而也有例外,虽是 ,却闪耀着不灭的光辉。
③新来的教官怕我们这群毛头小伙儿不服他管教,一上来就给了我们一个 。
A. 勉励 凤毛麟角 马后炮 B. 勉励 沧海一粟 下马威
C. 勉力 凤毛麟角 下马威 D. 勉力 沧海一粟 马后炮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词语意思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勉励”,劝人努力,鼓励;“勉力”,努力,尽力。第一句中是说他在逆境中努力苦学,故应使用“勉力”。“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第二句中,相对于前面的“陋儒、腐儒”,此处应是说可贵的人,应使用“凤毛麟角”。“下马威”,原指官吏初到任时对下属显示的威风,后泛指一开头就向对方显示的威力;“马后炮”,象棋术语,借指不及时的举动。第三句中,该句是说教官一来就向我们显示自己的威力,应使用“下马威”。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本题中,考生可以先借助“勉励”和“勉力”的区别排除AB两项,因为“勉励”的对象应是别人,而“勉力”是自己;再借助“凤毛麟角”和“沧海一粟”的不同点排除D项,“凤毛麟角”指珍贵而稀少,侧重“珍贵”,而“沧海一粟”侧重渺小。
2.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A.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B. 我抛下了/新月——黄金的锚
C.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D.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这是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比喻”包括明喻、暗喻和借喻。“比喻”一般包括三个部分,即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作为比喻,可以没有本体和比喻词,但一定要有喻体,且喻体与本体本质上不同类。C项,“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沉默”赋予“夏虫”以人的特点,这比拟的修辞,另外还使用顶真的修辞。A项,“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这是把橡树的枝干比作“刀”“剑”“戟”,这是比喻;B项,“我抛下了/新月——黄金的锚”,此处把“新月”比作“黄金的锚”,是比喻;D项,“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将“手指”比作“涌向天边的排浪”,将“手掌”比作“托住太阳的大海”,这是比喻。
3. 下列对联中,对应的历史人物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缅想忠贞,补阙拾遗犹昨事;何来环佩,清辉香雾替诗魂 ——王安石
B. 王业不偏安,两表于今悬日月;臣言当尽瘁,六军长此驻风云 ——诸葛亮
C. 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下,挂弓扶桑 ——李白
D. 报国精忠,三字狱冤千古白;仰天长啸,一曲词唱满江红 ——岳飞
【答案】A
..................
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我国文学史上,南北朝是继《诗经》、汉乐府之后,民间诗歌收集、保存、流传最多的一个时期。南北朝的乐府民歌虽然产生于同一时代,但由于南北方的社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