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了解有关寓言的知识,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分析寓言故事情节,理解其寓意。另有教案。
《穿井得一人》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寓言的知识,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2.分析寓言故事情节,理解其寓意。
3.学习寓言巧妙设计情节和寓意的方法。
4.学习不能道听途说,以讹传讹的道理,培养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分析寓言故事情节,理解其寓意。
教学难点:学习寓言巧妙设计情节和寓意的方法。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在黑板上写“穿井得一人”。)同学们,你觉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发言)
好,现在请大家打开书本,看一看自己猜的对不对。
二、快速阅读,疏通文意
1.请大家自由朗读全文,并小组合作疏通全文大意(如果有不会的字词请写到黑板上,我们一起来解决)
2.齐读全文,检测字音
3.请一位同学复述这则故事
通过这个环节疏通学生的字词
三、精妙的语言,巧妙的布局
(一)故事的起因
1.你觉得“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为什么?
(理解为丁氏的人)请你读一读丁氏的话,注意重音和语气。为什么这样读?(体会两者不同的心理)
丁氏的话应该很高兴,丁氏想强调的是“得”
(理解为有闻而传者的人)请你读一读他说的话,注意重音和语气
传话的人想要传达出事情的惊奇,所以想强调的是“人”
通过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更加直观的发现语言表达中不同的语气表达出来的意思不同,并能够意识到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才产生了后面的情节。这也是作者在情节设计上精巧之处。
(二)故事的发展
1..正因为这样的误会,才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这个误会怎么会闻之于宋君呢?
板书:闻——传——道(重读传和道)
2.你觉得国人会怎么“道”这件事?请想象一下国人说的话(用文言文)
(学生自由发言)
通过想象,补充情节,进一步了解当时宋国国人的特点。
3.假如当时有人质疑这件事,你觉得后面这个故事会怎么发展?(请用文言文来续写一下后面的故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