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950字。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八年级语文科试卷
  说明:1全卷共8页,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20分。
  2.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杜甫《春望》)(2分)
  (2)口口口口口,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1分)
  (3)无可奈何花落去,口口口口口口口。(晏殊《浣溪沙》)(1分)
  (4)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一诗中用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诗人闲适心情的的诗句是: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分)
  (5)默写杜牧的《赤壁》。(4分)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xǐ dí(    ),把它再补好。
  (2)他的游记里,十分tuī chóng(    )这座桥。
  (3)街上行人mó jiān jiē zhǒng(    )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4)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tǎn dàng rú dǐ(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离开母亲这么久了,看见母亲现在憔悴的样子,我不禁触目伤怀。
  B.李明在书摊中意外发现一本渴望已久的《简•爱》,真是妙手偶得啊!
  C.长江的两岸重峦叠嶂,遮蔽了天空和太阳,景色非常壮观。
  D.每年,慕名而来参观寒山寺的游客络绎不绝。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好的文学作品往往会在我们心中留下深刻、美好。(“美好”后面加上“的印象”)
  B.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悔恨,也不惭愧。(“不悔恨”、“不惭愧”语序调换)
  C.学校采纳并研究了学生会的意见,这是使同学们欢欣鼓舞的事情。(把“使”删掉)
  D.从吃饭这件小事中,往往能看出一个人的教养。(删去“从”和“中”)
  5.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4分)
  在这学期的语文学习之旅中,我们感受了人间的真情、母爱的可贵;我们领略了山水的魅力、名胜的不朽;          ;          。
  二、(46分)
  (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0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舜发于畎亩之中(    )(2)行拂乱其所为(    )
  (3)曾益其所不能(    )
  7,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下面对于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写舜、傅说等六个人的经历,是为了证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观点。
  B.文章第二段先从正面论述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再从反面论述国家要发展,也要有忧患意识。
  C.本文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论证结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