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第五单元(课件+学案)
17-18版:第10课 《白鹿原》——家族的学堂 .docx
17-18版:第9课 《家》——祖孙之间.docx
17-18版:第9课 《家》——祖孙之间.pptx
17-18版:高考小说阅读 第五讲 小说的语言.docx
17-18版:高考小说阅读 第五讲 小说的语言.pptx
第9课 《家》——祖孙之间
学习重点
1.记:掌握本文的字音、词语及《家》中的名言警句。
2.读:阅读课文,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3.练:掌握小说中人物的外貌描写。
4.写:就自己熟悉的人物,运用外貌描写一个片段。
一、诵记名言警句
《家》中的名言警句
1.说真话不应当是艰难的事情。我所谓真话不是指真理,也不是指正确的话。自己想什么就讲什么;自己怎么想就怎么说,这就是说真话。
2.我爱人生,所以我愿像一个狂信者那样投身到生命的海里。
3.爱真理,忠实地生活,这是至上的生活态度。
4.友情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的光彩。
5.奋斗就是生活,人生惟有前进。
二、了解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四川成都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和散文集等。他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成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抗日战争爆发后,巴金在各地致力于抗日救亡文化活动,编辑《呐喊》《救亡日报》等报刊,创作《家》的续集《春》和《秋》、长篇小说《抗战三部曲》(又名《火》),出版了新的短篇小说集和散文集等。
巴金创作《家》的特定的历史背景就是“青年一代在‘五四’新思潮影响下的觉醒”。巴金曾说:“我接受了‘五四’反封建的思想,用反封建的眼光去看家庭。……我在小说里攻击的是旧制度,不是对个人。”换句话说,巴金的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现实主义杰作”的《家》,其实不是自现实中提炼出来的现实,而是“主题先行”(攻击旧制度)之后的现实。讲得更直白一些,巴金的“三部曲”其实跟“打倒万恶的封建家庭制度”这样的口号标语类似,只是他使用文学语言讲故事的方式,把他的这个想法铺衍出一部小说,成功地表达了他的想法:“不仅展现了封建家庭内部的罪恶和腐败、倾轧和迫害,还着力表现了青年一代在‘五四’新思潮影响下的觉醒和对封建势力的不妥协斗争,满怀激情地歌颂了他们叛逆封建家庭、封建制度的革命行动。”
2.相关链接
《家》是一部思想相当深刻的现实主义力作,作品通过以觉慧为代表的青年一代与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腐朽势力的激烈斗争,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腐败与黑暗,控诉和揭示了封建大家族和旧礼
……
第五讲:小说的语言
一、知识讲解
小说的语言包括叙述人的语言和人物的语言两个方面。鉴赏小说的语言,要注意语言运用的技巧以及在塑造人物、表现主题、渲染环境等方面的作用。
二、方法点拨
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语句的含意、作用及表述形式。①语句的含意包括两方面:一是语句的表层含意,二是隐含在表层下的隐含意。②语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结构上的作用,包括渲染、铺垫、衬托、对比、过渡、呼应或点题、深化等;一是内容上的作用,这样的语言特点对表达文章内容有何意义。③一般按以下形式表述:表达了什么意义,有何表达效果,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2)语言的特点。一般从准确简洁、清新明快、生动形象、浅显质朴等方面思考。文学作品的语言生动,富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具有准确精练的特点。说明性语言具有准确周密、简洁清楚、通俗生动的特点。叙述性语言具有概括性、具体性和蕴含感情色彩的特点。描写性语言具有描绘性、寓意性、富有感染力的特点。议论性语言具有简明、概括、准确、翔实、合乎逻辑、具体生动、富有形象性的特点。抒情性语言富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富有感染力,简明精练,有真实感。
(3)语言的风格。语言的风格体现在语言、语义以及修辞手法的使用上。一般有绚丽、平实、明快、含蓄、简洁、细腻、豪放、柔婉、幽默、深刻等形式。
(4)语言的技巧。多从修辞角度考虑。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比喻修辞的考查在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出现的频率最高。
借代:使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引人联想,具体生动。
拟人:色彩鲜明,描绘形象,启人想象,将所描写的事物、景物等赋予人的特征,抒发喜爱之情。
夸张:态度鲜明,引起共鸣;揭示本质,给人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对偶:句式整齐,节奏鲜明;便于吟诵,易于记忆;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排比:前后衔接,节奏紧凑;文意通畅,语气强劲;说理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抒情淋漓尽致。
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反问:语气强烈,加重语势,激发读者的感情,对读者产生深刻的影响。
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
对比:总的说来,能使语言色彩鲜明。具体地说,两物对比——揭示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的对立,使人们在比较中得到鉴别。一物对比——揭示事物的对立面,反映事物内部既矛盾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使人们全面地看问题。
双关:使语言幽默,饶有兴趣;使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具体地说,议论说理准确、周密、严谨;抒情写意,格调清新;状物叙事,条理清楚。
反语:揭露批判,辛辣讽刺,幽默风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
三、高考对接
(2016•山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天气晴朗,蓝天白云的,一眼望去很惬意。你眼中的世界实际是你心理的投射,吴秋明如果在旁边肯定会这样说的。马骁驭不禁微微一笑。
到达小区,门口的保安照例拦住了马骁驭的车,他报了门牌号码和户主姓名,栏杆抬了起来。①他忽然感觉自己心里的那根栏杆,也是这样抬起来的,只是从栏杆下通过的,应该是吴秋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