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共25张,教案约2860字。一课时,采用情境体验式教学方法。结合新闻颁奖词,重点讲解零度写作原则及细节描写。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
张希
一、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了解新闻消息的一般结构:
(二)在体验参观过程中把握思想感情,在分析写作方法中理解句子内涵;
(三)学习写作方法,并培养学生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本文最突出的特点在于作者独辟蹊径,突破了“客观报道”“零度写作”的框框,把自己和其他参观者在奥斯维辛访问时的感受当作文章的主要内容来写,字里行间灌注着个人的情感,让人读来压抑激愤,心中充满对死难者的同情、对法西斯的憎恨。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这些描写加以体会。本文的细节描写也很突出,值得学生学习和借鉴。
三、教学难点:品味文章语言,学习写作特点。
四、学习方法:本节课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观看奥斯维辛集中营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一些背景资料,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同时要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章中深含的思想感情。
计划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3分钟)
(一)“同学们,你们有听过奥斯维辛集中营吗?”(PPT简介:奥斯维辛位于波兰,1940年希莱姆下令在此修建最大的灭绝人性的杀人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占地40平方公里,5个焚尸炉平均每天焚尸1万具,28个民族400万人死于集中营,其中犹太人最多达250万。)
(二)PPT展示,学生齐读“这里是一座平静的小镇,也曾是最恐怖的死亡工厂,这里见证着人性的堕落,也凝结着一个民族的苦难;这里是人类历史无法跳过的一页,这里是奥斯维辛。”
二、整体感知(10分钟)
(一)体验参观者的经历和感受:今天让我们跟随记者罗森塔尔的脚步参观奥斯维辛纪念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将自己置身于1958年的波兰小镇布热金卡。这里阳光明媚,但曾是人间地狱,它和奥斯维辛一道组成了杀人工厂的一部分。十四年前,最后一批囚徒被剥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