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9330字。
福州三校联盟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联考
高一语文试卷
一、 现代文阅读(共 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本题 3 小题,共 15 分)
家乡的小河
我的家乡有一条小河。这条河小得乡亲们都不知道她的名字,外村人甚至忽略了她的存在。她流过生养我的土地,流进我的人生,镶嵌于我的记忆,伴随着我的灵魂。
这条河滋养了我们祖祖辈辈,也造福方圆万家。肥沃的河湾地,旱涝保收,家家食足。河边大片芦苇,经济有源,户户殷实。
当年好多女子慕河而嫁。外村的妇女经常成群结队,身背一篓衣服,来河洗衣。来到河边,她们那高兴劲,真不像来劳动,而是像游玩娱乐来了,闹声笑声此起彼伏。
生长在旱塬上的孩子们,也常常嫉妒我们河边的小孩。俯视到我们在河边开心地玩,便喊:
“ 水青蛙,水青蛙” ,我们回喊,“ 旱老蛙,旱老蛙” 。有时他们不服气就说,“ 来个百年不遇的洪涝,我们塬边洗脚。” 我们也回应:“ 来个百日大旱,你们饿肚子讨饭时,来我家吧。
旱塬上的人们,看到我们的果园菜园、满囤的粮食、富裕的生活,好羡慕我们的河。果实成熟的季节,常有来河边的果园、庄稼地做一回“ 梁上君子” 的外村人。每逢周末,蔡家坡、虢镇的工人就来河里捕鱼捉鳖,猎获野鹜。
俯瞰小河,林木繁茂,芦苇连片,一条绿带蔓河蜿蜒。
亲临小河,河水清澈见底,河道蜿蜒绵亘,河湾沼泽棋布,河滩涌泉不断。虫息鸟栖,物种繁荣。
春来,河柳飘絮,芦芽如锥。柳梢帽环头上戴,柳枝蜕骨吹喇叭。
夏至,蝌蚪摆尾,河滩径幽。林荫,青年男女谈理想谈人生;河畔,“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 竽呱呱” 啼晓蛙唱晩,“ 水蚂蚱” 打溏河面滑。
暑期,孩子们捣鸟窝,打水仗。鱼翅划破了你的手,水蛭钻进了他的腿。“ 大转湾” ,“ 抽水站” 到处是欢闹的乐园。竹篓作网捞黯鱼,泥滩踏鳖捉王八。
秋末,田园黛青,秋高气爽。“ 燕喳呐” 叽喳栖柿树,风拂素绢芦苇花。
小河伴我邀明月,三人把酒话桑麻。
小时候,河就是我们的伙伴,河畔的草木虫鸟就是我们的朋友。
最喜欢听的故事就是关于河的故事。
有位长者说:很久的时候,有个专管河流的神官,他很会治理河流。他修的桥,大水冲不垮,他治过的河,河水不横溢。彪角陈家石桥就是他所造,苟家往上游的河床,就是他所治。
传说,当年修陈家桥时,他早早告知彪角一大户人家说,今晚要雇用你家的牛帮我们运送石料,你提早把牲畜喂饱。主人早早喂饱牛等客人来用,到深夜还不见客官来牵牲口。他就到客店去问咋回事。客人说,你的牛刚使唤完,你回去看看就知道了。那人回来看,几头牛个个身上热气腾腾,汗珠子往下滚。主人明白了,他不是凡人。这位神官治理河道也有一套。水到平川,他固岸疏导,使河水直畅快行。若河水遇阻,则迂回弯曲,随势委婉向前。他常常夜里施工,某晚,当他治理河道至苟家时,雄鸡鸣叫,神官收兵回营,一去再未复回。
经年,多次暴发洪水,陈家的石桥,固若如初。苟家往上游的河床,洪水从未横溢出河床。每听一次小河的故事,就对小河多一份眷恋。
河,千回百折弯弯曲曲,有大河有小溪,有狭窄有宽阔,有舒缓有湍急,有清澈有浑浊。悠悠小河,潺潺远流。她吹老了岁月,吹远了浮华,吹醒我悟得“ 上善若水” 的真道。她却吹不老我的记忆,吹不远我的思念,吹不断我“ 从善如流” 的执着。
每次回老家,自必到小河看看。每当站在小河边,看着河畔的一切,我就像婴儿躺在母亲怀抱里那样从容安详。
小河处处都有,美丽的地方到处都是。可是,在我的心里,没有什么地方比我老家的小河更恬静更怡人。清澈小河,悠幽长流,多少朝圣者的灵魂被她带到了宁静的远方!
(有删改)
1. 下列对这篇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文中写到当年好多女子慕河而嫁,来到我的家乡,是因为她们的家乡缺水干旱,生活无 助,从而心生恐慌和不安。
B. 作者描绘了小河春夏秋冬四季的风光,河畔的草木虫鸟是孩子们的朋友,优美如画的小 河也是青年男女畅谈人生理想的场所。
C. 本文的语言富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如“ 水青蛙” “ 旱老蛙” “ 竽呱呱” “ 燕喳呐” 等,幽默诙谐,生动风趣,乡土气息浓郁。
D. 悠悠小河,她吹老了我的记忆,吹远了我的思念,吹醒了我悟得“ 上善若水” 的真道, 却吹不断我“ 从善如流” 的执着。
2. 文中插叙了一段长者讲述的小河的故事,作用是什么? (6 分)
3. 作者在文中综合使用了多种修辞方法,请举例并简要赏析。 (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本题共 52 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 4、5两题。(本题共 2小题,10分)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 注] 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4.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