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0570字。

  张掖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仁与孝在孔子思想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仁”作为儒学核心理念,结合时代需要演化为“仁德”(完美的个人修养)、“仁爱”(理想的人际关系)、“仁政”(完善的政治统治)思想,形成了完备的“仁学”体系;“孝”作为孔子思想的另一个核心概念,同时又贯穿于“仁德”“仁爱”“仁政”之中。
  孔子使孝由源出的宗教意义转化为纯粹的伦理意义,从宗教道德传统转化为个人道德修养及家族道德原则。孝成为一切高尚道德的内在根据,在具体践行过程中,奉行孝道成为建立各种美德的起点;实践孝道的过程就是仁德不断扩充发展,进而实现孝的目标,同时进达仁德境界的过程。孔子提出:“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孝悌是仁德的基础,在家里行孝尽悌就是仁德培养的开始,是达仁的有效途径,从而实现“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的境地,最终达到仁德兼善天下的目的。
  孔子的仁强调人与人相处的基本原则是爱人。“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孔子要求人们用博大的胸怀去爱人,发自内心深处的爱亲之情成了仁的根本内容。对父母的亲亲之爱即“孝”,就自然成为仁爱的起点。孝与仁的基本内涵是一致的,百姓通过对父母的亲情之爱推己及人,彰显个人对社会、国家的责任和担当,不断追求仁爱的最高目标。孔子以“爱人”回答樊迟,意在强调家庭是人际关系的起点,爱从家人开始,进一步推扩到爱他人爱万物爱万民 ,进达仁爱境界。孔子希望通过孝建立起良好的家庭秩序,从最基本的亲亲之爱入手,通过发自内心深处爱的情感表达,达到博施于民的仁爱大道,实现家庭和睦、社会安定、人民和谐。
  孔子从家庭内部父子、兄弟之间的自然“亲亲”出发,将孝的功能推扩到社会和政治层面,试图较为圆融地和解家庭、社会和国家关系。“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臣父子各负其责、各尽其能、各安其分,才能营造一个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君主才能实现有效统治。在家能够孝悌父母兄弟,就形成了亲亲、尊尊、 长长的社会伦常秩序,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然循规蹈矩、克己复礼,犯上作乱的事情不会出现,使父母不至受辱,使家族不至蒙羞而尽到孝道。孔子认为孝是为政的始基,孝悌是可以实现和操作的道德实践,从孝悌在家庭内部的实行推扩至整个国家,仁政的目标就可达到。
  总之,在孔子由仁德、仁爱而达仁政的具体途径中,孝始终贯穿其中。孝是仁德的根本,是仁爱的根基,是仁政的根源。孝是仁得以塑造的道德根据,是仁得以展开的实践基础,是仁由下而上得以施行的内在动力。
  (节选自《论孔子之仁与孝》,作者丁立磊,有删改)
  1.对“仁”“孝”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孝是为政的开始和基础,只有在家遵守孝悌之道,才能在外循规蹈矩。只有将孝悌之道实行推广至整个国家,仁政的目标才能实现。
  B.“仁”作为儒学最核心的理念,在个人修养、人际关系、政治统治方面形成了完备的体系,它与“孝”都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核心内容。
  C.孔子认为孝悌是仁德的基础,培养仁德往往从行孝悌开始,行孝悌也是达仁的有效途径,是达到仁德兼善天下的重要手段。
  D.在孔子思想体系中,孝贯穿于“仁德”“仁爱”“仁政”之中,是仁德的根本,是仁爱的根基,是仁政的根源。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儒家的仁强调人与人相处的基本原则是用博大的胸怀爱人,而发自内心深处的爱亲之情则成了仁的根本内容。
  B.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孔子认为百姓通过对父母的亲情之爱推己及人。二者是一致的。
  C.孔子回答樊迟说,“仁”就是“爱人”,意在强调家庭是人际关系的起点,爱从家人开始,推扩到爱万民万物,从而达到仁爱境界。
  D.孔子将孝从宗教道德传统转化为个人道德修养及家族道德原则,使孝成为一切高尚道德的内在根据,孝也成为了美德的基础。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孔子认为要处理在社会中的人际关系,首先要处理在家庭中的人际关系,要将对亲人的爱转移到对他人、万物的爱,以使社会安定、人民和 谐。
  B.孔子较好的和解了家庭、社会和国家关系,因为他从家庭内部父子、兄弟之间的自然“亲亲”出发,将孝的功能推扩到了社会和政治层面。
  C. 孔子认为在家不能孝悌父母兄弟,就有可能没有社会伦常秩序,生活工作中就可能犯上作乱,使父母爱辱,使家族蒙羞。
  D.“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既体现了封建社会尊卑有序的等级观念,也规范了各自的职责,所以,它对营造一个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有一定的作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题。
  草医
  刘群华
  在草医的眼里,一株草是一味药,一坡的草是一坡的药。
  草医在杏林中的地位很低,但常有一味单方气死良医的轶 事。他们对自己生活的地方长着什么药了如指掌,比如屋顶上的石苇,溪边的旱莲草,路边的车前草,田埂上的半边莲,等等;跟人说起来像在说菜园子里的萝卜白菜,什么时候出苗,什么时候开花,什么时候结果,什么时候采摘最佳,滔滔不绝,如数家珍。甚至夜里碰到急诊的病人,提灯出门,在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