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8380个字。
1.邓稼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3.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1.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 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1. 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2 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杨振宁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文意;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体会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
2 方法与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1。对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的把握。2.本文选材技巧和结构技巧。
3、体会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
教学难点:难理解的文言词语。
教学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搜集闻一多先生和臧克家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第3课时)
导入:2001年4月29日,江泽民同志在清华大学建校70周年大会上讲:“闻一多先生横眉冷对反动派,宁死不屈,表现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高风亮节,这是清华大学的骄傲,也是我们知识分子的光荣。”江泽民同志为什么高度赞扬闻一多先生?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去探寻赞扬的原因。(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目标2、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
3.课堂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了解相关知识。
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的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大学读书即参加学生运动。1928年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他就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胜利就不剃去。1937年在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7月15日参加李公朴追悼会,之后又去参加记者招待会,会后遭到特务分子的暗杀,把一腔热血洒在了为民主而战斗的前线,用生命谱写了一首最壮丽的诗篇。诗集: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