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190+7260+8320字。
第四单元
第11课 廉颇蔺相如列传
因为有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范仲淹被称颂千古;因为有了“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胸襟,蔺相如名垂青史。著名京剧《将相和》传唱了蔺相如和廉颇之间的美谈,成语“完璧归赵”彰显了蔺相如过人的智慧与才干,“渑池之会”记录下蔺相如不畏强暴的机智与胆识。“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雄师。”——睿智者以智立于不败之地。
美字体 足 智 多 谋 为 赵 国 两 挫 秦 王 官 拜 上 卿
宽 宏 大 量 顾 大 局 又 让 老 将 名 传 青 史
赏美文
铮铮傲骨蔺相如
①明月如水,疏桐如剑,萧萧寒夜中,太史公披衣而起,他一支瘦笔写尽帝王霸主,一册书简涤尽千代风华,却始终无法忘记一个名字,那就是:蔺相如!
②如果不是赵国危机,如果不是一册史书,也许,没人会记得这个名字。他不过是缪贤的一个舍人,不过是数千门客当中的一个。历史淘尽了一代又一代的君王,史官的笔连那君王诸事都盛搁不下,又哪里有位置安放这样一个卑微的门人?而恰恰就是这个门人,挽狂澜于既倒,敌强秦于自若,以身涉险,舌战强敌,在危险中从容自若,在对手前应付自如!
③我常常惊叹于蔺相如的能力,我常常拍案于蔺相如的胆识。夜里,我也常常跨越千年时光,去追寻相如那文人弱质下的铮铮傲骨,去寻找那傲骨深处蕴藏的大智慧、大勇敢和大从容。
④当赵王的臣子畏缩在衣袍之下,当赵王的宫廷笼罩着愁云惨雾,蔺相如来了,从容而优雅,带着他的睿智和胆识,带着他的傲岸,带着他忠正赤诚的丹心,带着他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镇定,一匹瘦马,一队士卒,一袭布衣短褐,一身瘦骨铮铮,他走向秦国的城墙,走向虎狼之王为他陈设的獠牙的盛宴。身后,是战战兢兢的君王和同僚;身前,是虎视眈眈的秦王和众臣……没有犹豫,没有回头。生,原本是为报国而生,死,亦当是为救国而死!
⑤历史穿越时光的深邃抵达我们的灵魂,渑池上空的硝烟逐渐消散,剑拔弩张回归成歌舞升平,而蔺相如,他还是那个蔺相如,接受君王的恩赐,接受爵禄的封赏。然而,一个真正的勇士,又怎能让一袭华衣掩盖了灵魂的从容?一个真正的文人,又怎能让一顶官帽改变了内心的淡定?蔺相如是真勇士和真文人,他处世以若即若离之法,居心于有意无意之间,然后在这从容和淡定中等待挑战危难,等待赴汤蹈火!这就是中国文人的风骨,从古代到现代,从今天到明天!
⑥而今天,蔺相如来了,他穿越时光的梦境,穿越昏君美人凌乱的舞袖,穿过弄臣贼子谄媚的笑容,从竹简和木牍中走来,布衣青发,瘦骨如山,依然从容淡定,依然睿智豁达,依然高瞻远瞩。他一袭布衣,数根傲骨,温和而桀骜地站在汗青之上,以他独特的睿智和通达,矗立于历史的流光之中,亘古不朽!
……
第12课 苏武传
都知道历代忠烈岳飞屈原,君可知那汉苏武牧羊在北海边,十九年的冰霜雪雨,寒来暑往地冻天寒,冰雪和毡果饥腹,只身望断南飞雁。风摆孤灯度寒夜,铮铮铁骨照汉节。
为国家的兴亡,好男儿忠孝难两全,虽不如岳元帅尽忠报国那般壮烈,也没有楚大夫屈原的悲壮诗篇。抛下了温柔梦红颜知己,拜别了白发高堂在故园。一身忠烈照天地,匹夫为国家兴亡,命可舍头可抛志不可断。
千古传颂垂青史,流下美名万古传。
美字体 十 九 年 汉 节 悲 零 落 , 两 千 载 青 史 永 留 存 。
赏美文
逝去的苏武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穷愁十九年,渴饮血饥吞毡,牧羊北海边。”这个歌声穿约2 100年的漫天雪地,穿越北海的峰峦叠嶂,直到今天,还在我的耳畔回响。
公元前100年,岁月流逝,记忆残破,也许你本应该早被历史遗忘,但是,在北海之畔,是谁在极度贫瘠之域坚守心灵,是谁要往苍穹思乡心切却岿然不动,又是谁在厮守着一群白色的精灵,成为激励后世的路标与灯塔。浩瀚的天空迎来了送走了多少峥嵘岁月,无数个朝朝暮暮,是谁在一直饱蘸生命的气节,蓬头垢面,形销骨立。
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胆忠诚,站在忘却与铭记之间,站在逸豫与忧劳之间,他选择了忘记富贵,选择了铭记忠诚,给人性涂上了浓重的一笔,正是因为这样,他被历史铭记。
茫茫北海,无边无垠,地冻冰寒,人烟罕至,唯一和苏武做伴的是那根汉廷的旄节,刺骨的寒风吹遍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吹弯百草的腰,吹折树木的枝,也唯有苏武手持旄节活着,挺着,誓死不屈。身上单薄的衣衫,饱经风雨的洗礼,支离破碎,心中却依然坚守诺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苏武的精神就是对家乡的眷恋,对民族的忠贞,对信念的坚守,对诱惑的不屈不挠,他怀抱和睦的夙愿,奔走于茫茫大漠,他忘却了长安的歌舞升平,游荡于寒沙蓑草,他要用挺直的脊梁,架起横亘天山,沟通中原的飞虹,就是这样的民族脊梁,在无形的传承中,塑造出一尊尊不朽的雕像。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苏武的英雄气概谱写了一首“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正气歌。苏武的故事催人泪下,青山依旧,绿水依然,走在秋风中我终于读懂了何为忠诚,何为英雄。
……
第13课 张衡传
造机巧,浑天望万里;著文章,二京名千秋。他是科学家,在科学上成就非凡,有地动仪、浑天仪,研究过阴阳历算;他是文学家,在文学上著作等身,有《西京赋》《东京赋》等二十余部作品;他是政治家,在政治上令行禁止,很有建树。郭沫若先生说:“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美字体 《 二 京 赋 》 横 空 出 世 倾 倒 朝 野 , “ 地
动 仪 ” 妙 手 雕 成 传 唱 古 今 。
赏美文
千古孤独张衡墓
①访亲南阳,与主人谈南阳名胜。主人道:“我们小右桥就是东汉张衡故里,至今存有张衡墓。”
②出于对一代科学巨匠的仰慕,第二天,我便由主人的孙女、一个叫丹丹的十三岁女孩儿带领,骑车直奔张衡墓。
③院内空寂,抛却了浮世的喧嚣,十分幽静。拜殿前的石像,把我带回了东汉。一个静静的夜晚,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起头,指着天空数星星。一颗、两颗,一直数到几百颗……那是一个多梦的夜晚,孩子们在父母的怀里好梦连连。而这个孩子却一夜没睡好,几次起来看星星。寂寞的苍穹下,他孤独地寻觅着,他看清了,北斗星果然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动。这晚,这个孩子也做了一个梦。为了这个梦,他追寻了一辈子。这孩子就是张衡。他观测了中原地区能看到的2 500颗星,绘制了我国第一幅比较完备的星座图。
④张衡多才,在天文、地震、文学、机械制造、历法、绘画、地图绘制、数学等领域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誉为“全面发展之人物”。他曾任太史今、尚书等职。张衡发明了地动仪、浑天仪、计里鼓车、指南车等。他一生献身科学,不追求名利。
⑤正因如此,张衡走上了寂寞的人生路。东汉时期,经过“光武中兴”,社会治安、经济状况明显好转。繁荣兴旺的背后,却掩盖了豪强地主的骄奢淫逸,强征豪夺。张衡冷眼看世态,作《二京赋》,铺写京都景象,规模宏大,讽谏当时王侯的奢侈。十年磨剑,只为正义一呼!这就是张衡!他有高尚的人格和异乎常人的深度思考。
⑥光武帝刘秀称帝初期,奉“谶纬”为国典。张衡奋起展开了反对谶纬神学的斗争。汉顺帝阳嘉二年(133)张衡上书《驳图谶疏》,直接要求汉顺帝用行政命令禁绝图谶。在当时,为了科学和真理,孤身奋争的张衡该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⑦走过耀眼夺目的浑天仪、地动仪模型,眼前的张衡墓可真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除去新中国成立后多次的修建,墓园仅存一丘荒冢与几块古碑了,墓冢苍苍,松柏萎萎,残碑横立。肃穆中,凭吊的我形单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