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8760字。
河南省南阳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作为生态文明哲学基础的生态哲学是现代西方哲学范式的转型升级,把握其世界观、把握其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三大转型”,推动生态哲学研究向纵深发展,对于人类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西方哲学是人与自然主客二分的哲学,它认为人是主体,人以外的生命和自然界均为客体,是人认识、利用和改造的对象。这也是人类中心主义在世界观方面的体现,通过发挥主体力量,人类战天斗地发展生产,取得工业文明巨大成就。在这种哲学指导下,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但是,全球性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对人类持续生存和发展的挑战,暴露出这种哲学的局限性。生态哲学以人与自然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要目标,是一种整体论、有机论的世界观。其主要观点是,世界是人-社会-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是一个活的有机整体、一个生命共同体。它认为整体比部分更重要,不是部分决定整体而是整体决定部分;整体既是事物存在、发展、进化和创造的实体,又是事物存在、发展、进化和自我实现的形式。正因如此,生态哲学主张放弃首要次要之分,拒绝中心论。
现代西方哲学体系包含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却没有价值论。引进价值论是现代西方哲学的重要转向。20世纪80年代,以自然价值论为核心的生态哲学思想体系逐步形成。该体系认为,地球上的生命和自然界不仅对人类生存发展有意义,这是它的外在价值;而且按照生态规律生存发展,这是它的内在价值。肯定生命和自然界有价值,是生态哲学成为新的哲学范式的最重要特征。美国环境伦理学会创始人罗尔斯顿指出:“传统西方伦理学未曾考虑过人类主体之外的事物的价值……在这方面似乎东方很有前途。东方的这种思想没有事实和价值之间,或者人与自然之间的界限。在西方,自然界被剥夺了它固有的价值,它只有作为工具的价值。”2000多年前,孟子曾说过:“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他强调不仅要爱亲人、爱人类,而且要由爱人推广到爱万物。这是因为,人与天地万物同为一气所生,均属于一个大生命世界,属于一个值得敬畏、带有神圣性的“天地”。这些思想既属于本民族又属于全人类,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体现了可以被全人类普遍接受和赞赏的价值观念,是推动生态哲学发展的丰厚历史资源。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工业文明的哲学强调分析性思维,特别是以线性非循环思维指导人类行为;而生态文明思维,注重用生态系统整体性、非线性、循环性的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解决问题。以对矿产资源的利用为例。在工业文明发展中,工业生产采用矿产-产品-废弃物的线性生产模式,这种模式难以持续。生态文明的生态化生产,通过精深加工和延长产业链,采用矿产-产品-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生产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是可持续的。循环经济模式倡导的是一种与自然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以实现资源使用减量化、产品多重利用和废弃物资源化为目的,强调多环节、多组合、全过程的清洁生产,是一个闭闭环反馈式循环过程,最终实现最优生产、最适消费和最少废弃。从线性思维到循环思维的转型,为人类对矿产资源的科学、有效和最大化利用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
(摘编自余谋昌《适应生态文明的哲学范式转型》,见2017年11月27日《人民日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现代西方哲学范式在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三个方面进行转型升级,从而形成了生态哲学。
B. 现代西方哲学把人与自然分离,并且以人为主体和中心,而把人以外的生命和自然界作为供人类认识、利用和改造的客体。
C. 现代西方哲学的局限性其实就是它对人类社会的严重危害性,使人类难以持续生存和发展,造成社会危机。
D. 生态哲学把人与自然看成一个互为联系、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有机整体,人与自然没有主次之分和中心之说。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三个方面论述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型问题,三方面内容没有先后主次之分,三个段落构成并列关系。
B. 文章第二段和第四段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如第二段,拿现代西方哲学与生态哲学进行对比论述,孰优孰劣,十分鲜明。
C. 文章第三段引用孟子的言论,说明我们的古代先哲就重视爱护天地万物,增强了论证的力量。
D. 文章第四段运用了例证法,以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例,论述了线性生产模式和循环生产模式的基本特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生态哲学史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如果没有生态哲学的确立和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就难以搞好。
B. 以生态哲学为执导的人类活动,尊重自然,与自然平等和谐相处,不用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保证人类的持续生存和发展。
C.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子主张保护生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这种思想与生态哲学是一致的。
D.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与生态哲学思想本质上是相同的,强化这种理念有助于人类生态文明建设。
【答案】1. C 2. A 3. B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C项,“现代西方哲学的局限性其实就是它对人类社会的严重危害性,使人类难以持续生存和发展,造成社会危机”说法不当,文章第二段“全球性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对人类持续生存和发展的挑战,暴露出这种哲学的局限性”,现代西方哲学的“局限性”不仅造成社会危机,也造成生态危机。
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论证方式、论据与论点的关系以及论证结构的把握,同时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A项,“三方面内容没有先后主次之分,三个段落构成并列关系”说法错误,从文中来看,文章最后一段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世界观和价值观”决定了“思维方式”,可见这三者之间应有先后主次之分。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B项,“不用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保证人类的持续生存和发展”有误,文中无据,文中只是说以生态哲学为执导的人类活动,要尊重自然,要与自然平等和谐相处,注重用生态系统整体性、非线性、循环性的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实现最优生产、最适消费和最少废弃。……为人类对矿产资源的科学、有效和最大化利用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并没有说不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保证人类的持续生存和发展。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冷暖岛事
王福日
时至三月,天气乍暖还寒。
这天阳光很好。
老顺财沿着山坡上满是雪水的泥泞小路,一一呲一滑地赶向山坡下已废弃的打谷场。
他的许多老伙计已经等在那里--六冠叔、张大炮、凤举……他们散落的这个小岛上,能聚起来的老人也就是这十几个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