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3320字。

  湖南省长郡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
  第I卷(阅读题,共71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也谈人品与画品
  杨悦浦
  古人云,“人品即画品”。这也是业内颇为流行的一句话。留意了许多年,我发现,许多人对这句话的理解总是“不得要领”。
  “人品”和“画品”,分开来说或合起来说,都很重要。“人品”是“做人”的结果,“画品”是“作画”的结果。一个画家既能做一个有品位的人又创作出好作品,这是艺术表达的最高境界。但是,如果把“人品即画品”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会让我们不时在生活中看到相反的情况:有些画家,画得不好,但人品极佳;有些画家,画得“贼好”,可就是人“不咋样”。
  有位画家,很聪明,人过中年开始画中国画,一上手就很老到,不几年便声名鹊起,但业内口碑却不好。一次,一位年轻记者去采访他,行前,某长者特地嘱咐:“此人是当代一位很重要的画家,但俗不可耐,采访时不要因此而低估了他的艺术成就。”记者采访回来后,愤怒地说:“要不是事先有人打过招呼,我真想扭头就走。他一口一句脏话,真让人受不了!”美术界看重的是绘画水平,何况也不能说世俗的人就一定是坏人,就不能当一个好画家。所以,“人品即画品”虽在理论层面被奉为圭臬,现实中有时却只是被当作“幌子”。
  在美术界,还会听到“作画先做人”“心灵美画才美”“用心作画”“功夫在诗外”等,要是较起真儿来,会发现这些“流行语”原有的教益在流行之时,常常失去了本然。
  “做人”,应怎么做人?做什么人?为什么做人?做了怎么样?做不了又怎么样?这一系列的问题,美术界一些人会用自己的行为做出各种各样的解答。有的人画很一般,但能靠“官僚奸商”大红大紫,被媒体热捧,但终为大众所不齿。在时下“浮躁”的社会中,“做人”的标准也许随之“浮动”。于是,我们不难见到这样的现象:要想提高画价,便开始自己炒作、商人炒作、圈子炒作,弄个主席、院长之类的头衔,于是那些略知皮毛的官员利用职权谋取“学术”地位,也便似乎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了,比起长年累月拼命奋斗才能获得社会承认的人来说,这可是省事多了。这样的“做人”,与真正的艺术创作之间,有什么本质联系?“人品即画品”便仅仅是一句空谈。
  若从这些现象看,“人品即画品”在现实中便成了一个可疑的命题。人品就是人品,画品就是画品,常常被分置于两个完全不同的评价体系。
  画品,包括很多方面:作品是否达到了艺术基本品位,它的艺术价值如何?作品在社会领域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是否为社会文化艺术综合方面所认知?作品是否经得起历史的鉴证,不要说在历史的长河中,就算是在当代的位置又如何?艺术是要画家拼尽全力投入的事情,技艺要不断地磨练,风格和个性要不断地锻造,艺术修养要不断地提升。这些问题说穿了,就不只是画品,更是人的性情、品质、操守。
  打开美术史,都是由无数名作和艺术思想发展而组成的。历史上画得好的画家很多,人品好的画家也很多,美术史不会将其全然割裂。“人品即画品”的道理,是经得住时间检验的。我只想提醒,在鱼龙混杂、浮嚣躁动的社会现实中,若有人还拿“人品即画品”说事儿,千万别当真。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还是要做人有标准,从艺有高度,唯德艺双馨方能遗泽后代。
  (选自《人民日报》2013年8月11日12版)
  1.作者认为,许多人对“人品即画品”的理解总是“不得要领”。下列各项中,不能用作支撑作者这一观点的依据的一项是(3分)    (    )
  A.如果把“人品即画品”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得不到相应的认证,有的画家画不错,但是人不怎么样;有的画家人不错,但是画却不好。
  B.“人品”和“画品”,分开来说或合起来说,都很重要。“人品”是“做人”的结果,“画品”是“作画”的结果。一个画家既能做一个有品位的人又创作出好作品,这是艺术表达的最高境界。
  C.“人品即画品”虽在理论层面被奉为圭臬,但在现实中有时却只是被当作“幌子”。这是因为,在现实中绘画水平是美术界所看重的,即便是一个世俗之人,他若有了绘画的高水平真功夫,未必就不能成为一个好画家。
  D.现实生活中,有些人靠炒作出名,有些略懂绘画的官员也很容易利用职权谋取“学术”地位。而那些靠真本事拼搏的人却很难得到社会的承认,这使得“人品即画品” 成了一句空话。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我们如今的社会是一个“浮躁”的社会,“做人”的标准也随之“浮动”,使一些人的人品很难保证;这些人绘画不是靠努力,而是靠炒作或靠权力,“画品“也很难保证。
  B.我们经常听到的“作画先做人”“心灵美画才美”“用心作画”“功夫在诗外”等话语是美术界的“流行语”,要是较起真儿来,会发现这些原有的教益在流行之时,常常失去了本然。
  C.作者对艺术上不努力,却擅长炒作的人给予了批评,并认为他们虽然能够凭借炒作而被热捧一时,但最终会经不起考验而被大众瞧不起。
  D.在作者看来,绘画就应该看重绘画水平,画家俗一点并不能成为被诟病的把柄,更何况俗人也不一定是坏人,俗也不影响一个人高水平的发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美术界一向主张和追求“人品即画品”,但是现实生活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人们对艺术的追求带有更多的功利色彩,从而使“人品即画品”的要求往往限于理论层面了。
  B.作者认为“画品”包括很多方面,不但涉及对画作的具体要求,甚至要上升到社会的高度和历史的高度,这就要求画家有过硬的性情、品质和操守才行。
  C.作者鉴于社会上种种拿“人品即画品”说事儿,却不去真正践行它的现象,得出了一个结论——“千万别当真”,这个社会很难出现德艺双馨的画家了。
  D.“俗不可耐”的画家其实并不是作者讽刺的对象,而年轻记者去采访他前,某长者特地嘱咐他的话才是作者思考的重点,因为“某长者”意在提醒记者不要把“人品即画品”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来旺媳妇给俺焗的油
  安晓斯
  来旺一年四季在外面经营着五辆大货车,在村里的时间很少。这天,媳妇丽丽打来电话,说开超市的全福,在咱美容美发厅开业那天来理发了,还点名要我给他煽油。最后他非留下1000元,说是煽油、理发带祝贺开业的。
  来旺听了,气炸了,说,看我回家怎么收拾他。
  来旺媳妇丽丽看中了沁水湾这个5000多人的大市场,在村里开了美容美发厅。
  全福听说来旺要在村里开美容美发厅,就放出话来,等来旺的美容美发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